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电路 > 正文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推导过程?

电路 2024-12-23 09:24

一、同相比例运算电路推导过程?

解: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有两种形式 不清楚你说的是哪一种 提供思路如下:由于电路引入深度负反馈 满足虚短虚断 有U+=U- (两个接点的电压相等) I+=I-=0 (两个接点流入集成运放的电流为零)从输入信号经电阻至同相输入端列出电流相等的方程 从输出端经反馈电阻至反相输入端,再经过另一电阻至接地端列 电流相等的方程 两方程联立可以得到 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函数关系 希望对你有帮助

二、同相比例放大电路推导过程?

Vp,Vn是同相端,反相端电压;

显然 Vp=Ui,Vn=Uo*R1/(R1+Rf)

因为 Vn=Vp

所以 Ui=Uo*R1/(R1+Rf),则 Au = Uo/Ui = 1+Rf/R1

三、lc电路固有频率推导过程?

以LC串联电路为例推导,并设电感等效为电阻与电感的串联。

首先求出RLC串联电路的总阻抗模值Z。

Z=√R²+(ωL-1/ωC)²

ω为电路外加信号的角频率。

其次根据电路谐振的定义求出谐振频率。当ωL-1/ωC=0时,即感抗等于容抗时,电路发生谐振。又由于ω=2πf,谐振时ωo=2πfo,因此有

ωoL-1/ωoC=0

ωoL=1/ωoC

2πfoL=1/2πfoC

fo=1/2π√LC

由于电路谐振频率只与电路的自身参数相关,所以电路的谐振频率又叫做电路的固有频率。

四、同相放大电路放大倍数推导过程?

Vp,Vn是同相端,反相端电压;

显然 Vp=Ui,Vn=Uo*R1/(R1+Rf)

因为 Vn=Vp

所以 Ui=Uo*R1/(R1+Rf),则 Au = Uo/Ui = 1+Rf/R1

五、rc串联电路总阻抗的推导过程?

RC电路中阻抗的计算公式:

1、RC 串联电路

电路的特点:由于有电容存在不能流过直流电流,电阻和电容都对电流存在阻碍作用,其总阻抗由电阻和容抗确定,总阻抗随频率变化而变化。RC 串联有一个转折频率: f0=1/2πR1C1。

当输入信号频率大于 f0 时,整个 RC 串联电路总的阻抗基本不变了,其大小等于 R1。

2、RC 并联电路

RC 并联电路既可通过直流又可通过交流信号。它和 RC 串联电路有着同样的转折频率:f0=1/2πR1C1。

当输入信号频率小于f0时,信号相对电路为直流,电路的总阻抗等于 R1;当输入信号频率大于f0 时 C1 的容抗相对很小,总阻抗为电阻阻值并上电容容抗。当频率高到一定程度后总阻抗为 0。

3、RC 串并联电路RC 串并联电路存在两个转折频率f01 和 f02:f01=1/2πR2C1, f02=1/2πC1*[R1*R2/(R1+R2)]

当信号频率低于 f01 时,C1 相当于开路,该电路总阻抗为 R1+R2。当信号频率高于 f02 时,C1 相当于短路,此时电路总阻抗为 R1。当信号频率高于 f01 低于 f02 时,该电路总阻抗在 R1+R2 到R1之间变化。

六、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推导过程?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源的路端电压是指电源加在外电路两端的电压,是静电力把单位正电荷从正极经外电路移到负极所做的功。电源的电动势对一个固定电源来说是不变的,而电源的路端电压却是随外电路的负载而变化的。

它的变化规律服从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

U=E-Ir

式中U为路端电压,Ir为电源的内电压,也叫内压降。对于确定的电源来说,电动势E和内电阻r都是一定的,从上式可以看出,路端电压U跟电路中的电流有关系。电流I增大时,内压降Ir增大,路端电压U就减小;反之,电流I减小时,路端电压U就增大。

七、急求这个PMOS放大电路的增益推导过程?

这个是通过调节同相输入端的电位来,改变流过R1的电流,从而调节Uo的反向比例运算电路。以下是定性分析:

当滑倒最下端,即R2接地,I1最大,此时的放大倍数是-6,当滑动到最上端时,I1为零,Uo=Ui,此时放大倍数是1。范围是-6到1

以下是我的推导过程,由于式子比较麻烦,我就写下来,截图给你了。

八、串联稳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公式推导过程?

1/稳压电源有电压输入适应范围要求,比如16V~27V,在这个范围内,无论输入电压高或者低,输出电压都不变。

2/公式是求R2变化到上端和下端时,输出电压的最小值和最大值,这是计算的输出电压可调范围。

3/在稳压状态下,调整管的压降就等于输入电压减去输出电压。无论输出电压调到多少,多是这样计算。

九、公式推导过程?

当我们进行公式推导时,我们通常遵循一系列逻辑步骤来证明或推导出所需的结果。这些步骤是根据特定的数学规则和原理进行的。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所需要证明或推导的公式,将其表示为目标。接下来,我们使用已知的数学性质、公理、定理和定义来进行推导。

在推导过程中,我们可能会使用各种代数和几何操作,例如代数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指数运算、对数运算、三角函数、等等。我们还可能使用各种数学恒等式、三角函数恒等式、对数恒等式和其他相关的恒等式来简化和转换方程。

重要的一点是,在公式推导的每一步都要留下明确的说明或证明,以确保推导过程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总结起来,公式推导是一个严格的逻辑过程,需要根据数学规则和原理进行逐步推导和证明。通过运用已知的数学概念、定理和恒等式,我们可以推导出所需要的公式或结果。

十、a=sina推导过程?

正弦定理指出“在任意一个平面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值的比相等且等于外接圆半径的2倍”,即a/sinA = b/sinB =c/sinC = 2R(R为外接圆半径)

所以a=2RsinA,b=2RsinB,c=2RsinC

所以(a+b+c)=2RsinA+2RsinB+2RsinC

两边同时除以sinA+sinB+sinC

可以得(a+b+c)/(sinA+sinB+sinC)=2R

即等于a/s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