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公式及变形公式?
一、密度公式及变形公式?
密度公式为p=m/v,变形公式m=pv,ⅴ=m/p
二、欧拉公式变形公式?
多面体欧拉定理是指对于简单多面体,其顶点数V、棱数E及面数F间有著名的欧拉公式:V-E+F=2
三、弧长公式变形公式?
1、弧长公式:l = n(圆心角)× π(圆周率)× r(半径)/180=α(圆心角弧度数)× r(半径)。在半径是R的圆中,因为360°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就等于圆周长C=2πr,所以n°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l=n°πr÷180°(l=n°x2πr/360°)
2、弧长计算公式是一个数学公式,为L=n(圆心角度数)× π(1)× r(半径)/180(角度制),L=α(弧度)× r(半径) (弧度制)。其中n是圆心角度数,r是半径,L是圆心角弧长。
四、倍角公式变形公式?
cos2x=cos² x-sin²x
=2cos²x-1
=1-2sin²x
由此可得
cos²x=(1+cos2x)/2
sin²x=(1-cos2x)/2
五、vst变形公式?
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根据公式v=s/t变形公式:s=v*t、t=s/v。
六、拉伸变形公式?
轴向拉伸变形计算公式:胡克定律材料服从弹性变形。
一、纵向变形量△L=pL/EA。p,表示轴力。L,表示杆长。E,材料弹性模量。A,杆截面面积。
二、线应变ε=σ/Ε。σ,表示应力。表示在弹性范围内应力与应变成正比例。
所以,轴向拉伸变形计算公式有两个,一是绝对变形量。二是相对变形量。
七、绝对变形和相对变形公式
绝对变形程度又称变形量,是工件变形前后尺寸之差,如平辊轧制时的压下量以及管材生产时的减径量和减壁量。
相对变形程度又称变形率,是工件变形前后横截面面积之差除以变形前的横截面面积,如压下率、延伸率和面积减缩率。
每道挤压加工工序能挤出合格产品的最大变形程度,称为许用变形程度。许用变形程度越大,则生产率就越高,工序就越少。但因此单位压力也要增大,这就有可能超出模具所允许的单位压力,导致模具的损坏。因此,许用变形程度的大小应严格控制。
扩展资料:
在实际计算中要反映侧向变形很难,因此,实际工程中沉降计算主要还是采用了无侧向变形的分层总和法算得的沉降乘以修正系数来解决,其中修正系数是一个经验值,工民建全国规范和许多地方规范都作了这样的规定。
如上海地基规范中规定修正系数随荷载而增大。这是因为荷载较大时,泊松比较大,侧向变形显著,因而无侧向变形的分层总和法算得的沉降就有更大误差,需要有较大值的修正系数。
八、大学电路公式?
1. Y→△ R12=(R1R2+R3R4+R1R3)/R3 R12+R23+R31=(R1R2+R2R3+R3R1)2/R1R2R3 △→Y R1=R12R31/(R12+R23+R31)
若R1= R2= R3= RY
则R12 =R23 =R31= R△= 3R y 2.6条支路,n个节点。(n-1)KCL方程,(b-n+1)KVL方程
3.网孔电流法:R11im1+R12im2+R13im3+…+R1mimm=US11 两网孔无共路,互阻为零,方向相同为正,相反为负
4.结点电压法:G11un1+G12un2+G13un3+…+G1(n-1)un(n-1)=is11 自导为正,互导为负
5.叠加定理:电压源用短路代替,电流源用开路代替
6.电容串联情形和电阻并联类似,并联与电阻串联类似,电感与之相反
7.会响应:零输入+零状态 Uc=U0e
- 1 +Us(1-e
- 1 ) 三要素法:f(t)=f(∞)+[f(0+)-f(∞)]e
- 1
8.复数运算:F1F2=|F1|e jθ1 |F2| e jθ2 ; F1/F2=|F1|/|F2|∟(θ1-θ2
) F=|F|(cosθ+jsinθ)=|F| e jθ
9.有功功率P=Scosφz(W)无功功率Q=Ssinφz(vav),视在功率
S=Q P2 2 (V·A)
电子入门 天天做项目 边做边学 学完后技术独当一面
九、电路热量公式?
电热的热量计算公式有:
Q =I2Rt,对于任何电路都可以用Q =I2Rt计算.
在纯电阻电路中Q =W=Pt=UIt=U2t/R=I2Rt.
串、并联电路中放出的总热量Q =Q1+Q2+…+Qn.
焦耳定律与电功的关系:在纯电阻电路中W=Q,表明电流做的功全部转化为电阻的内能;在非纯电阻电路中W>Q,表明电流做的功只有一部分转化为内能,另一部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计算非纯电阻电路中通过导体转化为内能的部分只能用Q =I2Rt
十、电路交换公式?
电 学 部 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1)、I=I1=I2 (2)、U=U1+U2 (3)、R=R1+R2 (4)、U1/U2=R1/R2 (分压公式) (5)、P1/P2=R1/R2 6、并联电路:(1)、I=I1+I2 (2)、U=U1=U2 (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电阻:(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电功:(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1)、P=W/t=UI (普适公式) (2)、P=I2R=U2/R (纯电阻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