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电阻 > 正文

热敏电阻怎么判断好坏?

电阻 2024-06-17

一、热敏电阻怎么判断好坏?

检测时,用万用表欧姆档(视标称电阻值确定档位,一般为R×1挡),具体可分两步操作:首先常温检测(室内温度接近25℃),用鳄鱼夹代替表笔分别夹住PTC热敏电阻的两引脚测出其实际阻值,并与标称阻值相对比,二者相差在±2Ω内即为正常。实际阻值若与标称阻值相差过大,则说明其性能不良或已损坏。

其次加温检测,在常温测试正常的基础上,即可进行第二步测试—加温检测,将一热源(例如电烙铁)靠近热敏电阻对其加热,观察万用表示数,此时如看到万用示数随温度的升高而改变,这表明电阻值在逐渐改变(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NTC阻值会变小,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PTC阻值会变大),当阻值改变到一定数值时显示数据会逐渐稳定,说明热敏电阻正常,若阻值无变化,说明其性能变劣,不能继续使用。

检测热敏电阻注意事项如下:

1)Rt是生产厂家在环境温度为25℃时所测得的,所以用万用表测量Rt时,亦应在环境温度接近25℃束行,以保证测试的可信度。

2)测量功率不得超过规定值,以免电流热效应引起测量误差。

3)注意正确操作。测试时,不要用手捏住热敏电阻体,以防止人体温度对测试产生影响。

4)注意不要使热源与PTC热敏电阻靠得过近或钟接触热敏电阻,以防止将其烫坏。

二、热敏电阻属于半导体吗?

热敏电阻器是敏感元件的一类,按照温度系数不同分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PTC)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NTC)。热敏电阻在环境温度相同时,动作时间随着电流的增加而急剧缩短;热敏电阻在环境温度相对较高时具有更短的动作时间和较小的维持电流及动作电流。热敏电阻器的典型特点是对温度敏感,不同的温度下表现出不同的电阻值。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PTC)在温度越高时电阻值越大,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NTC)在温度越高时电阻值越低,它们同属于半导体器件。但需要注意的是热敏电阻在进出口环节不属于税目85.41项下的半导体器件。

热敏电阻,是一种物理学学科的一种专有名词。

三、怎么查看热敏电阻型号?

查看热敏电阻型号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1. 在热敏电阻本身的外观上查找型号,通常型号会在电阻的外壳上标注;2. 查看热敏电阻的规格书或说明书,这些资料通常会在购买电阻时附带;3. 通过互联网搜索热敏电阻型号,可以在一些电子产品的商家网站上找到相应的型号。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品牌和型号的热敏电阻标识方式可能略有不同,需要仔细查找和辨别。

四、热敏电阻的主要原材料构成有哪些?包括引线的材料?

热敏电阻的主要原材料构成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氧化物:氧化物系列的材料是制作热敏电阻的主要材料,如氧化镁、氧化钴、氧化铜等。

金属:热敏电阻中的引线大多采用金属材料,常见的有铜、铝、钢等。

玻璃:在一些特殊的热敏电阻中,玻璃材料也会被用到,例如玻璃钡等。

五、热敏电阻是什么材质?

半导体陶瓷材质。半导体陶瓷,具有半导体特性、电导率约在10-6~105S/m的陶瓷。半导体陶瓷的电导率因外界条件(温度、光照、电场、气氛和温度等)的变化而发生显著的变化,因此可以将外界环境的物理量变化转变为电信号,制成各种用途的敏感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