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晕放电机理?
一、电晕放电机理?
电晕即局部放电,是指当电压应力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在绝缘系统中气体瞬时电离引起的一种局部放电现象。显然,“局部”并不是每一处,“瞬时’并非持续,“气体电离’则说明无气体便无电晕,因此,气体是电晕产生的最根本的条件之一。
众所周知,气体是不导电的,为优良的绝缘体。但是,当提高气体间隙上的外施电压而达到一定数值后,电流会突然剧增,从而使气体失去绝缘性能,产生自持放电现象。所以,电晕产生有两个主要的因素:一是空气隙的存在,另一个就是电压应力(即电场强度)超过了空气隙的击穿电压。在绝缘材料的内部、电极之间都会存在一定的空气隙,因而,当作用在这些空气隙上的电压应力超过气体的击穿电压时,气体就会被击穿,形成电晕。
最初,局部放电产生的电火花烧蚀绝缘表面,同时产生的臭氧和酸对绝缘表面也有腐蚀作用,使得绝缘表面变得粗糙,然后这种烧蚀和腐蚀缓慢渗入绝缘体内部,但不会造成急剧损坏。烧蚀到一定阶段就会向四周传播,形成枝状生长的通路,该通路是导电的。这是因为通路的壁会碳化或者因为其中的气体高度电离所致。
二、电晕放电电极材料?
电晕放电式臭氧发生器按电极的制造材料(通常指介电材料)可以分为:膜介质,玻璃,陶瓷,搪瓷,云母等。应用最广泛的材料是玻璃,玻璃介电体适合大型及中小型臭氧发生器。但玻璃介电体机械强度差现已陆续被其他材料替代。
搪瓷介电体在大型臭氧发生器用应较多,它的特点是介质于电极于一体结构紧凑,机械强度高,臭氧产率大等特点,是高档臭氧设备中较为优良的材料。
三、电晕放电的原理?
在直流电压作用下,负极性电晕或正极性电晕均在尖端电极附近聚集起空间电荷。
在负极性电晕中,当电子引起碰撞电离后,电子被驱往远离尖端电极的空间,并形成负离子,在靠近电极表面则聚集起正离子。电场继续加强时,正离子被吸进电极,此时出现一脉冲电晕电流,负离子则扩散到间隙空间。此后又重复开始下一个电离及带电粒子运动过程。如此循环,以致出现许多脉冲形式的电晕电流。
四、冲击放电电压需要校正湿度吗?
在工频电压约700千伏(有效值),冲击电压约1500千伏以下,对直径为1米的球间隙、棒间隙、悬式绝缘子以及支柱绝缘子,进行了湿度影响试验研究。
并得出了交流电压下湿度对圆柱式绝缘子、冲击电压下湿度对针尖——平板间隙的影响数据。
这些实验数据虽然是有限的,但足以得出湿度对放电电压实际是有影响的结论。特别是湿度高的时候,某些间隙和绝缘子工频放电电压将下降。因此,过去常用的负的校正系数,现应用正的校正系数去代替。
除了球间隙外,正冲击电压下得出的数据表明:随着湿度的增加,放电电压随之增加。负冲击电压下的湿度影响,在某些情况下则可以忽略。
五、50%冲击放电电压有什么作用?
变压器与外来的导线连接,会从导线中传来雷电波,对变压器绝缘造成破坏。虽然根据设计规范,在变压器入口装设了避雷器,但是还是会有残压进入变压器,所以要求变压器能够承受一定的雷电冲击电压,对于不同额定电压的变压器,有不同的耐压要求,国家的规范中有规定。
除了做雷电全波试验外,由于被避雷器截波后的电压波形频率很高,所以还要求变压器绝缘还要能够承受这种冲击。
六、刷状放电和电晕放电区别?
刷状放电是放射式放电而电晕放电是指接触式放电,两者的性质存在区别。
七、电晕放电是什么现象?
导体尖端的电荷特别密集,尖端附近的电场特别强,就会发生尖端放电
强电场作用下,物体尖锐部分发生的一种放电现象称为尖端放电,他属于一种电晕放电。他的原理是物体尖锐处曲率大,电力线密集,因而电势梯度大,致使其附近部分气体被击穿而发生放电。如果物体尖端在暗处或放电特别强烈,这时往往可以看到它周围有浅蓝色的光晕.
通常情况下,空气是不导电的,但是如果电场特别强,空气分子中的正负电荷受到方向相反的强电场力,有可能被“撕”开,这个现象叫做空气的电离。由于电离后的空气中有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空气就可以导电了,空气电离后产生的负电荷就是负离子,失去原子的电荷带正电,叫做正离子。
(对孤立导体)导体表面有电荷堆积时,电荷密度与导体表面的形状有关。在凹的部位电荷密度接近零,在平缓的部位小,在尖的部位最大。当电荷密度达到一定的量值后,电荷产生的电场会很大,以至于把空气击穿(电离),空气中的与导体带电相反的离子会与导体的电荷中和,出现放电火花,并能听到放电声。
如高压线有轮廓的地方,就会出现尖端放电。由于接到电源上,它一边放电,一边不停的提供放电需要的电荷,这种放电会持续下去。
避雷针是另外一个好的例子。高大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当带电云层靠近建筑物时,建筑物会感应上与云层相反的电荷,这些电荷会聚集到避雷针的尖端,达到一定的值后便开始放电,这样不停的将建筑物上的电荷中和掉,永远达不到会使建筑物遭到损坏的强烈放电所需要的电荷。雷电的实质是2个带电体间的强烈的放电,在放电的过程中有巨大的能量放出。建筑物的另外一端与大地相连,与云层相同的电荷就流入大地。显然,要是避雷针起作用,必须保证尖端的尖锐和接地通路的良好,一个接地通路损坏的避雷针将使建筑物遭受更大的损失。
八、电晕放电能量最小?
一般来说电晕放电量最小
电晕放电(也称为电晕效应)是由于流体(例如空气)围绕带电导体的电离而引起的放电。除非采取足够的措施限制周围电场的强度,否则在高压系统中会发生电晕效应。
电晕放电会离子化导体周围的空气,从而引起嘶嘶声或破裂声。这在高压电力传输线中很常见。电晕效应还会产生紫光,导体周围会产生臭氧气体,还会产生无线电干扰和电力损耗。
九、人电晕放电的原理?
电晕放电(corona discharge)是指气体介质在不均匀电场中的局部自持放电,是最常见的一种气体放电形式。在曲率半径很小的尖端电极附近,由于局部电场强度超过气体的电离场强,使气体发生电离和激励 ,因而出现电晕放电。
发生电晕时在电极周围可以看到光亮 ,并伴有咝咝声。电晕放电可以是相对稳定的放电形式,也可以是不均匀电场间隙击穿过程中的早期发展阶段。
十、什么大于电晕临界电压产生电晕?
线路实际运行电压高于电晕临界电压值时,表面场强也超过了临界场强,将发生电晕。
电力系统容易产生电晕的地方大体有三处:第一是在变电所母线两端的耐张线夹处,其电晕主要是因为母线尾端剪切不平滑并带有毛刺,以及耐张线夹与绝缘子连接的穿钉上的开口销比较尖锐,易产生电晕。第二是在线路的耐张杆塔处,因为耐张杆塔跳线的两端剪切不平滑,易产生电晕,耐张线夹与绝缘子碗头穿钉上的开口销也易产生电晕。第三是在直线杆塔上,主要是因为悬垂线夹与挂板连接的穿钉上的开口销尾端比较尖锐,也易产生电晕。
电晕是一种放电现象,雨天在输电线周围可能会听到“兹兹”的声音,那就是电晕的声音,夜里也能看到导线在发微弱的光,当然电晕也不是只有坏处,以后可以细说。
由电晕的“兹兹”声,也会带来无线电干扰,这也是为什么直流导线也要分裂的原因,都是为了降低电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