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400V线路末端电压低怎么解决?
一、低压400V线路末端电压低怎么解决?
可以增大导线截面积,如果原来是铝线就可以换成铜线,还可以把变压器的分接头调到更高电压档。
二、在电网中什么是线路末端,为什么线路末端电压低?
线路没有电源的那一端。一般线路电阻值不能忽略,就会产生功率损耗,末端距离最远阻值最大电压也就低。但是也不是绝对。超高压线路的电阻远小于电抗,电阻可忽略不计,近似将其认为“无损耗”线路,在超高压输电时,当输送功率低于自然功率时,由于充电功率大于线路消耗无功,必然导致线路末端电压升高。
三、三相电末端电压低如何解决?
电压在运行时变低,主要是线路负荷压降大,形成的主要原因:
1.线路长,负荷点与变压器距离大。
2.电源线路偏小,流过负荷电流是造成压降大建议方案:1.检查电源线路,尽可能缩短电源线路长度;增大电源线路线径,降低电压降。2.加装调压器
三相电压如果过低,需要知道使用的设备到底有多大功率?
四、24v末端电压低怎么解决?
你好: ——★1、线路较长、导线不够粗、负荷电流较大,是线路损耗增大的主要因素。 ——★2、三个因素中,最容易改善的就是设法减小负荷电流。 ——★3、减小负荷电流应该从两方面入手:①、提高线路的功率因数,这方面的潜力应该是比较大的;②、限制高耗能设备的运行,采取错峰用电等,都是可以立竿见影的。
五、动力电电压低怎么解决?
其实不管家里的电压是高还是低,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在家里安装一个稳压器,当然在安装稳压器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找专业一点的稳压器才行,功率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标准。不过现在安装一个稳压器的费用可能会比较的高,安装一个的总费用大概要达到3000块钱左右。
如果说大家不想去安装一个稳压器,那么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也可可以避免在高峰时期用电,这样就可以解决低压的问题了。
六、配电线路末端电压较低怎么解决?
线路较长、导线不够粗、负荷电流较大,是线路损耗增大的主要因素。减小负荷电流应该从两方面入手:提高线路的功率因数,这方面的潜力应该是比较大的;限制高耗能设备的运行,采取错峰用电等,都是可以立竿见影的。
末端负荷不大,可以采用手动或者自动调压器升压;更换原来的输电线路线径,减少线路的电压损失,提高末端电压;通过改变首端变压器的调压分接头,将首端电压抬高5%,但是线路沿线供电的负荷电压也会相应抬高,尤其是由变压器供电的其他线路负荷电压也会受到抬高的影响。
七、3相电电压低怎么解决?
三相电电压低可以这样做:
1.先查出电压低的原因:是线路过长导致电压降太大还是其他原因(电源原因、变压器原因),一般情况下是线路过长导致
2.根据原因,解决问题 如果是线路过长导致电压低,可以加大电缆的截面,减少电缆引起的电压降 电缆其电压损失计算公式及过程如下: 距离:L=(米) 电线电阻率:铜ρ=0.0172Ωmm²/m,铝ρ=0.0283Ωmm²/m 电缆截面积:S=(mm²) 电缆的电阻:R=ρ×L/S 电缆的电压降为:U=IR 电缆的电压损失率:U/380 《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规范》规定380V电压波动要求在+5%和-7%之间
八、10kv末端电压低线损高解决方法?
十千伏末端电压低线损高,可以尝试以下方法解决:
1、更换截面更大的电缆,通过测量得到目前的线损,然后计算出补偿截面,按计算结果更换电缆
2、可以使用SVR馈线自动调压器,通过跟踪线路电压变化,自动调节装置本体变比来保证输出电压稳定的装置。可以在30%的范围内对输入电压进行自动调节,特别适用于电压波动大或压降大的线路,将这种调压器串联在10kV线路的中后端,在一定范围内对线路电压进行调整,保证用户的供电电压平稳,减少线路的线损
九、线路末端电压过高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线路末端电压过高这种情况并不多见,遇到这种情况应找出原因区别处理。
有的是始端电压高造成末端电压高,这只要降低始端电压就可以解决。
空载高压线路末端电压高是由于对地分布电容引起的 ,带有负载以后会恢复正常。
线路末端电压超过始端电压的原因是负载特性造成的,这时的负载不是呈电感性而是呈电容性,这时的负载消耗有功功率同时发出感性无功功率,相当于在线路末端安装了一个大电容器。这种情况很少,可以增加电感负载。
十、三相电电压低怎么解决?
三相电电压低可以这样做:
1.先查出电压低的原因:是线路过长导致电压降太大还是其他原因(电源原因、变压器原因),一般情况下是线路过长导致。
2.根据原因,解决问题。如果是线路过长导致电压低,可以加大电缆的截面,减少电缆引起的电压降。 电缆其电压损失计算公式及过程如下: 距离:L=(米) 电线电阻率:铜ρ=0.0172Ωmm²/m,铝ρ=0.0283Ωmm²/m。 电缆截面积:S=(mm²)。 电缆的电阻:R=ρ×L/S。 电缆的电压降为:U=IR。 电缆的电压损失率:U/380。 《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规范》规定380V电压波动要求在+5%和-7%之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