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电压 > 正文

共模电压怎么消除?

电压 2024-07-06

一、共模电压怎么消除?

电路的工作仅需要差模电压和差模电流,任何共模电压和共模电流都是电路所不需要的。但是,共模电压和共模电流却是导致电磁干扰问题的原因。所以,在设计电路系统时,要想尽一切办法来消除共模电压和共模电流。

理想情况下,我们在设计电路时,仅设计了差模电压,不会专门设计共模电压,但是差模电压会转换成共模电压,导致骚扰发射的问题。

另外, 虽然现实中的骚扰大多表现为在电缆上产生共模电压,从理论上讲,这种共模电压对电路是没有影响的,电路是靠差模电压工作的。但是,这些共模电压会转变成差模电压,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

我们设计电路的一个核心就是避免差模电压/电流转变成共模电压/电流,另外避免共模电压/电流转成差模电压。

二、共模电压消除原理?

共模电压消除的原理:

1.放大器 A1 将 CMV放 大10倍并反相。然后将这个 CMV加到一个无源累加网络阵列上,每个输入信号一个。

2.每个网络两只脚间比率为10:1,把进入的输入电压和CMV信号与 -10V CMV接地噪声基准组合起来:V=10/11×(VI+VCM) +1/11×(10×VCM)=10/11×VI+10/11×(VCM-VCM)=10/11×VI。

3.VCM 的衰减因子主要取决于 20 kΩ与 2 kΩ电阻比匹配的精度。如果是 1% 匹配,CMRR(共模抑制比)大约为 100:1,或 40 dB;对 0.1% 匹配,CMRR 为 1000:1,或 60 dB。

4.然后,模拟复用器选择所需的输入电压输入到11/10比率因数校正放大器A2。

5.可选的0.1mF滤波器电容提供少许的低通噪声过滤,你应按照自己设备的带宽要求对其作相应修改。

对很多应用而言,180ms左右(或大约88Hz)太慢了,而对其它应用则太快。 

三、共模电感产生的尖峰电压该如何消除?

1.加个RC组成的π型虑波,不过电流大的话电阻功耗太大 2.后面接个大的电解电容

四、差模电压和共模电压的区别?

1、来源不同

差模电压等于两个输入信号电压的差值,共模电压等于两个输入信号电压的平均值;

2、作用不同

差模电压一般是有用的传感信号,共模电压一般是有害的温度等漂移造成的;

3、处理不同

对差模电压给予尽可能高的放大,对共模信号给予尽可能的抑制。

五、电机共模电压的产生?

共模干扰指的是干扰电压在信号线及其回线(一般称为信号地线)上的幅度相同,这里的电压以附近任何一个物体(大地、金属机箱、参考地线板等)为参考电位,干扰电流回路则是在导线与参考物体构成的回路中流动。 如何识别共模干扰 1)从干扰源判断:雷电、附近发生的电弧、附近的电台或其它大功率辐射装置在电缆上产生的干扰是共模干扰。

2)从频率上判断:共模干扰主要集中在1MHz以上。

这是由于共模干扰是通过空间感应到电缆上的,这种感应只有在较高频率时才容易发生。

但有一种例外,当电缆从很强的磁场辐射源(例如,开关电源)旁边通过时,也会感应上频率较低的共模干扰。

3)用仪器测量:只要有一台频谱分析仪和一只电流卡钳就可以进行测量、判断了,判断的步骤如下: 将卡钳卡在信号线或地线(火线或零线)上,记录下某个感兴趣频率(f1)的干扰强度; /将卡钳同时卡住信号线和地线, 若能观察到(f1)处的干扰,则(f1)干扰中包含共模干扰成份,要判断是否仅含共模成份,进行步骤三的判别; 将卡钳分别卡住信号线和地线,若两根线上测得的(f1)干扰的幅度相同,则(f1)干扰中仅含共模成份;若不相同,则(f1)干扰中还包含差模成份

六、共模电压的产生原因?

产生原因:共模电压通常是由信号和R F回流路中的具有相同相位的电流共同产生的RF能量分量,测量表明共模电流引起的R F场是由信号线条和回流路程中的电流之和产生的,这个电流之和是实际存在的,而且是产生RF发射的主要原因。

当电路不平衡或不对称时就产生了差模电流,如果差模信号的相位不是正好相反,他们就不能完全对消,RF场中对消不掉的部分就是共模电流。

七、共模电压和差模电压的计算方法?

1. 来源不同 差模电压ud来源于传感信号,共模电压uc来自于温度等漂移;

2. 计算不同 差模电压等于两个输入信号电压的差值:ud=ui1-ui2, 共模电压等于两个输入信号电压的平均值:uc=0.5(ui1+ui2);

3. 作用不同 差模电压ud是有用的,共模电压uc是有害的;

4. 处理不同 对差模电压ud给予尽可能高的放大,对共模信号uc给予尽可能强的抑制。

八、can总线之间的共模电压?

在 CAN总 线上,利用 CAN_H 和 CAN_L 两根线上的电位差来表示 CAN 信号。CAN 总线上的电位差分为 显性电平(Dominant Voltage) 和 隐性电平(Recessive Voltage) 。其中显性电平为逻辑 0,隐性电平为逻辑 1。模块以线与的方式连接到总线:如果只有一个节点将总线驱动到逻辑0,则整个总线处于该状态,而不管发送逻辑1的节点数量。

九、lm393的共模电压?

1,LM393 是双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输出负载电阻能衔接在可允许电源电压范围内的任何电源电压上,不受 Vcc端电压值的限制.此输出能作为一个简单的对地SPS开路(当不用负载电阻没被运用),输出部分的陷电流被可能得到的驱动和器件的β值所限制.当达到极限电流(16mA)时,输出晶体管将退出而且输出电压将很快上升。

2,工作电源电压范围宽,单电源、双电源均可工作,单电源: 2~ 36V, 双电源:±1~±18V;消耗电流小, ICC=0.8mA;输入失调电压小, VIO=±2mV;共模输入电压范围宽, VIC=0~VCC-1.5V;输出与TTL,DTL,MOS,CMOS 等兼容;

十、共模电压到底怎么注入的?

共模输入是共模输入电压。输入共模=(Vin++Vin-)/2;输入差模=VIN+-VIN-;输出共模=(VOUT++VOUT-)/2;输出差模=(VOUT+-VOUT-)/2;共模和差模其实没有严格的定义。只是说共模是相对于公共地而言的信号,而差摸则是两个信号的差(注意这里没有强调公共地,你也可以将地作为一个信号处理)。

单纯孤立地讨论共模和差模没有多大的意义,必须结合具体的设计对象——如差分信号线。

设差分信号线的正端电压为Vp,负端电压为Vn。自然你可以定义Vp或Vn为共模电压(都相对于公共地),而Vp - Vn为差模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