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电压 > 正文

氖泡灯的工作电压?

电压 2024-10-25 21:42

一、氖泡灯的工作电压?

作为指示灯用的氖泡,属气体放电中的辉光放电,发光时阴极电流密度可在0.015~10mA/cm2范围内(数据引自《电光源原理》)。

实际使用时要串联电阻器(起镇流器作用),氖泡的工作电流小于2mA,(数据引自《灯与照明》)。曾测量过,电工用的低压测电笔的工作电流小于1mA

二、氖泡式低压验电器多少电压可显示?

氖泡式低压验电器70V电压可显示。验电器是一种检测物体是否带电以及粗略估计带电量大小的仪器,当被检验物体接触验电器顶端的导体时,自身所带的电荷会传到玻璃钟罩内的箔片上。

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箔片将自动分开,张成一定角度。根据验电器两箔片张成角度的大小可估计物体带电量的大小。其实这是箔片所受电场力包括箔片上同名的电荷的斥力和器皿内壁异名电荷的吸引力。如果将玻璃瓶改为使用金属盒以便屏蔽静电、金属棒和器皿引出导线以便测量两点间电势差、增加刻度以便将结果量化,那么验电器可以改造为更精确的静电计。

三、氖射线的特性?

氖:氖的导电性比空气大75倍。在放电管内,在电场的激发下,氖能射出红色的光,霓虹灯便是利用氖的这一特性制成的。

在霓虹灯的两端,装着两个用Fe、Cu、Al或Ni制成的电极,灯管里装着氖气,一通电氖气受到电场的激发,放出红色的光。

这种红光在空气中的透射性能很强,可以穿过浓雾,因此氖灯还常用在港口、机场、水陆交通线的标灯上。

四、含氖的物质?

火山气体中含的氖中氖20的成分比较高。这些地幔中的氖同位素与大气中的氖的来源可能不同。其中氖20的高含量可能来源于地球形成前,可能代表着太阳系的氖。氖(neon)(旧译作氝,讹作氞),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是Ne,它的原子序数是10,是一种无色的稀有气体,把它放电时呈橙红色。氖最常用在霓虹灯之中。空气中含有少量氖。属零族元素,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为稀有气体的成员之一。

五、氖泡式低压验电器的起辉电压是多少?

氖泡启辉电压为70V,对于正弦波交流电压有效值为50V。

六、氟和氖的电负性?

氖为惰性气体原子,不易得电子,故电负性最小。氟的非金属性强,得电子能力强,电负性大,所以氟电负性大。

七、氖的电子层数?

氖,一种无色稀有气体,放电时呈橙红色,常用在霓红灯中,空气中也含有少量氖。

化学式:Ne

中子数:10

密 度:0.9002 g/L

周 期:2

原子量:20.1797

原子体积:17.3 cm³/mol

质子数:10

原子序数:10

溶解度

10.5 μL/Kg

所以,氖元素的电子层数是2层,第一层是2,第二层是8。

八、氖的化学性质?

氖(neon)(旧译作氝,讹作氞),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Ne,它的原子序数是10,是一种无色的稀有气体,把它放电时呈橙红色。氖最常用在霓红灯之中。空气中含有少量氖。属零族元素,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为惰性气体。是稀有元素。

九、氖的电子式怎么写?

氖的电子式

氖(neon),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是Ne,它的原子序数是10,是一种无色的稀有气体,把它放电时呈橙红色。氖最常用在霓虹灯之中。空气中含有少量氖。属零族元素,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为稀有气体的成员之一。

氖为无色、无臭、无味的单原子气体,熔点24.55K(-248.6℃),沸点27.07K(-246.08℃),密度0.89994g/L(标况),溶解度10.5ml/L(293K),第一电离能2372kJ/mol。

十、碳聚变成氖的温度?

碳聚变成氖,需要至少8000万度的温度!

碳聚变过程是一种核聚变反应,发生在质量较重的恒星,(诞生时至少4MSun以上)耗尽了核心内较轻的元素之后。在氦的聚变停止后,碳聚变开始。当氦聚变时,恒星建立起一个富含碳和氧的惰性核心,一旦氦的密度降低至无法继续聚变的水平时,核心便会因为重力而塌缩。体积的缩小造成核心的温度和压力上升至碳聚变的临界温度,这也会使围绕着核心周围的温度上升,使氦在邻接核心的壳层内继续聚变。于是恒星的体积增加,膨胀成为红超巨星。

当碳聚变时,产物(氧、镁、氖)堆积成新的惰性核。在一段时间之后(或许~一千年)碳的相对丰度将会降低至不能持续的程度,于是核心温度开始下降并再次收缩。收缩会加热核心使得氖开始聚变反应(参见氖融合)。围绕着核心的碳壳层也会继续聚变,而在更外面还有氦壳层和氢壳层在聚变。

在这个阶段点上,质量在4-8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变得不稳定并以巨大的恒星风将外面的壳层抛出,留下的就是以氧-镁-氖核心的白矮星。

质量更大的恒星将继续氖融合,但是从此刻起的演变是很快的,外壳通常来不及反应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