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电压 > 正文

中性点接地与不接地故障现象?

电压 2024-10-15 04:46

一、中性点接地与不接地故障现象?

中性点接地系统,当设备外壳漏电时,直接造成单相接地短路,电源开关跳闸;不接地系统,设备外壳漏电时,不会单相短路,这时系统未接地相电压上升为线电压,可以继续运行一段时间,应立即排除故障。

二、中性点不接地?

10KV系统不接地运行,主要是10KV设备多为高压三相设备,几乎没有单相设备,当发生单相接地时,三相电压还保持着平衡对称的关系,系统能够继续运行,为提高供电的可靠性,10KV系统多采用不接地运行方式; 10KV系统不接地运行,当发生单相接地时怎样发现,这就需要用电压互感器,也就是PT来进行监视,从原理分析可以知道,只有将“Y”型接线的PT中性点接地,才能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 PT二次开口三角才能产生电压,而这个电压,就是在报告10KV系统发生单相接地的信号源,因而“PT中性点要接地运行”; PT中性点这个接地是工作接地;因为中性点不接地,开口三角就不会有电压,也就是不能正常工作,并不是平时说的保护接地。

三、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如何防止谐振过电压?

(1)对中性点绝缘系统,当断线电源侧永久接地时,为使过电压不超过一定值,要求线路正序电容与接于线路上变压器励磁电抗之比不小于25。

(2)对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开口三角形接线绕组中加装电阻,使R≤0.4XT,XT为互感器在线电压下单相换算至辅助绕组的励磁电抗。

(3)选择消弧线圈位置时,尽量避免电网中一部分失去消弧线圈的可能性。

(4)采取临时倒闸措施,如投入事先规定的某些线路或设备。

当用母线向空母线充电时发生谐振,应立即拉开母联断路器使母线停电,从而消除谐振。送电时,防止谐振发生的办法是:采用线路和母线一起充电的方式或者对母线充电前退出电压互感器,充电正常后再投入电压互感器。当变压器向接有电压互感器的空载母线合闸充电时,在可能条件下,应将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其目的是防止由于电磁场和电场参数的偶合,即避免在回路中,使感抗等于容抗,发生串联谐振,从而使谐振过电压引起电气设备损坏。

四、中性点接地和中性点不接地的区别?

中性点接地和不接地的区别为:性质不同、单相接地故障不同、干扰不同。

一、性质不同

1、中性点接地:中性点接地的系统属于较大电流接地系统,一般通过接地点的电流较大,可能会烧坏电气设备。

2、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属于较小电流接地系统,一般通过接地点的电流较小,不会烧坏电气设备。

二、单相接地故障不同

1、中性点接地:中性点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存在短路回路,所以接地相电流很大,会启动保护装置动作跳闸。

2、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故障点不会产生大的短路电流,因此允许系统短时间带故障运行。

三、干扰不同

1、中性点接地:由于单相短路电流Is很大,开关及电气设备等要选择较大容量,并且还能造成系统不稳定和干扰通讯线路等问题。

2、中性点不接地:由于限制了单相接地电流,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对通讯的干扰较小;另外单相接地可以运行一段时间,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

五、保护接地方式适用于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的配电网?

通常保护接地方式适用于电源中性点接地与中性点不接地的配电网,因为保护接地是防备电源或负载接地产生的接地电流会伤及身和设备安等。

六、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

通俗的说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没有回路形成。

原因如下:

1、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大地与系统是没有电气连接的。

2、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大地与系统没有电气连接,但由于三相线路与地之间存在一定的电容,所以大地就形成了悬浮地,因此“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会出现短路电流的,这个电流为电容电流。

3、“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三相电源之间并没有实质性短路,所以它们之间的电压仍然是平衡的。

七、中性点接地和中性点不接地应用范围如何?

中性点不接地方式: 最大的优点是发生单相接地时,系统电压仍然保持平衡,且故障电流比较小,系统可运行1~2小时,不影响对用户的连续供电,适用于网点多、面广、用户复杂的地方,故可大大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主要缺点是内部过电压对相电压倍数较高。

中性点接地方式: 优点是内部过电压对相电压的倍数较低,缺点是单相接地短路电流很大,甚至超过三相短路电流,可能使用电设备损坏,而且在发生故障时会引起短路电流波形畸变,使继电保护复杂化。

八、中性点接地和中性点不接地线电压?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后,故障相相电压为0,非故障相电压对地电压不变,对非故障相线电压还是不变的.对故障相的线电压变为相电压.

中性点经中电阻或者小电阻(一般不会接高电阻)的接地系统中,

这种方式就是在中性点与大地之间接入一定阻值的电阻。该电阻与系统对地电容构成并联回路,由于电阻是耗能元件、也是电容电荷释放元件和谐振的阻压元件,对防止谐振过电压和间歇性电弧过电压保护有一定优越性。在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中,一般选择电阻的阻值很小,在系统单相接地时,控制流过接地点的电流在500A左右,也有控制在1000A左右的,通过流过接地点的电流来启动零序保护动作、切除故障线路。

至于发生接地故障后的相线电压的变化和直接接地的差别不大,留给问者自己去琢磨吧.

九、为什么中性点接地的系统比中性点不接地?

中性点接地系统俗称大电流,系统中性点不接地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大电流接地系统发生故障后果非常严重。小电流系统发生单相接地,允许运行两小时。

十、中性点接地和中性点不接地影不影响安全?

中性点接地是为了保护当设备漏电时产生的电流对设备或者线路及人身安全的保护措施,设备线路漏电后就经过中性点向大地泄放漏电电流了,从而保护了人身触电现象。不接地没有影响,关键是如果输电线路很长,那么在终点电压降很可能有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