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点不接地?
一、中性点不接地?
10KV系统不接地运行,主要是10KV设备多为高压三相设备,几乎没有单相设备,当发生单相接地时,三相电压还保持着平衡对称的关系,系统能够继续运行,为提高供电的可靠性,10KV系统多采用不接地运行方式; 10KV系统不接地运行,当发生单相接地时怎样发现,这就需要用电压互感器,也就是PT来进行监视,从原理分析可以知道,只有将“Y”型接线的PT中性点接地,才能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 PT二次开口三角才能产生电压,而这个电压,就是在报告10KV系统发生单相接地的信号源,因而“PT中性点要接地运行”; PT中性点这个接地是工作接地;因为中性点不接地,开口三角就不会有电压,也就是不能正常工作,并不是平时说的保护接地。
二、三相电中性点不接地可以吗?
会很危险,中性线接地,如果这时候三相中在有一相接地的话,会造成短路故障。而且,三相不接地的时候使用的是相电压,而接地的话是使用相电压的差着根号3倍的。你说的是对的。
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一相接地时,完好相电压上升为原来的√3,所以对于设备的耐压要求就提高了。
对于110kV以上的系统,以为提高耐压很不划算,所以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一相发生接地事故,完好相电压不变。
低压系统是出于人身安全考虑,发生单相接地事故,立即跳闸。
对于6-35kV的系统,发生单相接地事故,还允许运行一段时间。
三、中性点接地和中性点不接地的区别?
中性点接地和不接地的区别为:性质不同、单相接地故障不同、干扰不同。
一、性质不同
1、中性点接地:中性点接地的系统属于较大电流接地系统,一般通过接地点的电流较大,可能会烧坏电气设备。
2、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属于较小电流接地系统,一般通过接地点的电流较小,不会烧坏电气设备。
二、单相接地故障不同
1、中性点接地:中性点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存在短路回路,所以接地相电流很大,会启动保护装置动作跳闸。
2、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故障点不会产生大的短路电流,因此允许系统短时间带故障运行。
三、干扰不同
1、中性点接地:由于单相短路电流Is很大,开关及电气设备等要选择较大容量,并且还能造成系统不稳定和干扰通讯线路等问题。
2、中性点不接地:由于限制了单相接地电流,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对通讯的干扰较小;另外单相接地可以运行一段时间,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
四、三相电中性点不接地电压是多少?
中性点不接地的运行方式,用于3—10KV的电力系统。电气设备电压等级也在3—10KV内,根据实际供出的电压等级来选择。
在我国110KV及220KV系统采用中性点有效接地方式,330KV和500KV系统采用中性点全接地方式,以上两方式可归为中性点直接接地。35、60KV系统一般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3、10KV系统一般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接地电容电流超过10A时)方式。
五、中性点接地和中性点不接地应用范围如何?
中性点不接地方式: 最大的优点是发生单相接地时,系统电压仍然保持平衡,且故障电流比较小,系统可运行1~2小时,不影响对用户的连续供电,适用于网点多、面广、用户复杂的地方,故可大大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主要缺点是内部过电压对相电压倍数较高。
中性点接地方式: 优点是内部过电压对相电压的倍数较低,缺点是单相接地短路电流很大,甚至超过三相短路电流,可能使用电设备损坏,而且在发生故障时会引起短路电流波形畸变,使继电保护复杂化。
六、中性点不接地单相接地三相电压的变化?
三相电,不管是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还是三相五线制供电系统,都有三条火线和一条零线。三条火线之间的电压是线电压,为380伏。三条火线与零线之间是相电压,为220伏。在变压器端中性点和地线都是接地的。
单相火线直接接地时,接地相的相电压零,而另两相的相电压升高到线电压380伏,各相之间的线电压380伏不变。
七、三相四线制中性点为什么不接地?
三相四线制中性点作为变压器输出端中性点作为零线使用。零线不能用接地,目的减少事故,用作保护线,保障人身安全。
1 我国规定民用电压和家用电器电压均为220V,将变压器中心点接地后,如果有一相火线对地短路,未接地的两相火线对地电压仍为220V;如果中心点不接地,当发生上述接地短路时,未接地的两相火线对地电压将上升至380V;
2 变压器中心点不接地后,人碰到电线将没有短路电流流过,对于小容量变压器来讲相对安全一些。但是还是有电容电流会流过接触到火线的人体的,变压器容量大了后,其供电电缆长度增大,电容电流增大,当流过人身的电流超过85mA,已足够使人心脏痉挛而死亡。所以,在大容量变压器供电时,中心点不接地并不能增加安全性。
八、中性点接地和中性点不接地线电压?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后,故障相相电压为0,非故障相电压对地电压不变,对非故障相线电压还是不变的.对故障相的线电压变为相电压.
中性点经中电阻或者小电阻(一般不会接高电阻)的接地系统中,
这种方式就是在中性点与大地之间接入一定阻值的电阻。该电阻与系统对地电容构成并联回路,由于电阻是耗能元件、也是电容电荷释放元件和谐振的阻压元件,对防止谐振过电压和间歇性电弧过电压保护有一定优越性。在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中,一般选择电阻的阻值很小,在系统单相接地时,控制流过接地点的电流在500A左右,也有控制在1000A左右的,通过流过接地点的电流来启动零序保护动作、切除故障线路。
至于发生接地故障后的相线电压的变化和直接接地的差别不大,留给问者自己去琢磨吧.
九、为什么中性点接地的系统比中性点不接地?
中性点接地系统俗称大电流,系统中性点不接地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大电流接地系统发生故障后果非常严重。小电流系统发生单相接地,允许运行两小时。
十、中性点接地和中性点不接地影不影响安全?
中性点接地是为了保护当设备漏电时产生的电流对设备或者线路及人身安全的保护措施,设备线路漏电后就经过中性点向大地泄放漏电电流了,从而保护了人身触电现象。不接地没有影响,关键是如果输电线路很长,那么在终点电压降很可能有些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