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电压 > 正文

mcu检测电压值如何实现?

电压 2024-09-20 05:57

一、mcu检测电压值如何实现?

1.

ADC参考电压选择内部固定电压值做参考,不会随着电源电压下降而出现变动,在输入电路上 加上分压电路,这样能保证采样电压在参考电压范围内,因为参考电压采样电压比例不一样所以会出现一个特定的采样值用来识别欠压。使用MCU自带的LVD检测电压值,方式类似于ADC,设定一个参考电压,低于此电压标志位为零,高于此电压标志位为1。

二、稳压管的导通电压是0.7v吗?

稳压二极管的正向导通压降一般0.7V左右,但是反向击穿电压就大致在稳压管的标称值附近

三、稳压管的稳定电压?

稳压二极管反向连接在电路中。当反向电压小于击穿电压时,稳压二极管呈现高阻状态。当反向电压大于击穿电压时,在击穿电压点的电流有较大的变化而电压却变化很小。正是利用这一特点在电路中达到稳定电压的作用。所以,稳压二极管的稳定电压就是稳压二极管的击穿电压。

四、稳压管,导通电压?

1.顺向串联:0.6V,正向串联时,当电压达0.6V时,先通第一个,接着第二个也在电压达到0.6V时导通。

2.反向串联:6V。当电压达到3V时,如果稳压值为3V的稳压管在前则导通,但在后的6V稳压管不导通,所以电路未成通路;当电压达到6V时,3V、6V的都导通。

3.一正一反串联:(3V正,6V反)6V;(6V正,3V反)3V。正向的稳压管只需0.6V就导通了,两只稳压管哪一只反装,最大导通电压取哪一个的稳压值。

五、主板稳压管电压低?

原因是稳压二级管由于制造工艺,功率,正反压降以及击穿电压都会存在某些不同,从而导致电压降低。 稳压二极管,英文名称Zener diode,又叫齐纳二极管。利用pn结反向击穿状态,其电流可在很大范围内变化而电压基本不变的现象,制成的起稳压作用的二极管。

此二极管是一种直到临界反向击穿电压前都具有很高电阻的半导体器件.在这临界击穿点上,反向电阻降低到一个很小的数值,在这个低阻区中电流增加而电压则保持恒定,稳压二极管是根据击穿电压来分档的,因为这种特性,稳压管主要被作为稳压器或电压基准元件使用。

稳压二极管可以串联起来以便在较高的电压上使用,通过串联就可获得更高的稳定电压。

六、电源电压小于稳压管电压会怎样?

损害很大。电压低时电流频率一定也低于50Hz,容易烧电器的电源、电机的。

当电源电压小于稳压管电压时,稳压管不起作用,相当于开路状态。只有当电源电压大于稳压管电压时稳压管才会工作,把电压限制在稳压值上,超出的部分才会降在电阻上。

七、电压检测仪怎么用?

在确定仪器输出电压示值为“0”,测试灯“熄灭”状态下将高压测试线(红色)一端插入仪器的相对应(AC或DC)高压输出端,另一端与被测物的电源输入端或其他带电部件相连接。

再将另一根测试接地线(黑色)一端插入仪器的接地端并锁紧,另一端与被测物的外壳(金属)或电源输入端的地线端相连(若被测物与大地或地线相连,则仪器接地端必须与它连在一起)。

八、如何检测稳压管的大小?

稳压二极管是工作在二极管的击穿区,所以加电压后,电流突然变大,电压稳定了,就是稳压管的电压值大小了。

其际操作,一只万用表,一台可调的直流电压源,一只功率稍大的电阻,1k左右。

检测方法:

将电阻和稳压二极管串联,注意二极管极性。

电压源正极接出来-﹥到电阻-->到二极管负极-->正极,->再接回到电压源负极。万用表红笔接二极管负极,黑笔接二极管负极,用来监控二极管上的压降。

调电压源电压,从O开始,一直上调,万用表读数会跟着上升,一直调到电压源上的电流突然变大,万用表电压读数不大变。

这就是二极管的击穿电压大小。

九、稳压管并联怎么算电压?

稳压二极管,如2cw类型号,一般是不能并联使用的。稳压二极管是利用二极管的反向击穿特性来实现稳压功能的,在反向击穿状态下,二极管两端的电压保持恒定,不受通过电流大小的影响。

如果是将两个稳压管并联使用,只能是击穿电压低的那个在工作,而高的那个会一直截止。所以两个稳压管并联,稳定电压取决于稳压值低的那只。

十、7815稳压管输出电压低?

1、78XX系列是正向输出三端稳压集成电路,不是三极管;后两位数XX即代表其稳定输出电压。

2、三端稳压集成电路内部结构是基于线性串联稳压电源原理,这种电源工作时需要输入电压与其稳定输出电压有一定的压差,一般情况下此压差不能低于2V,否则稳压作用变差;当输入电压低于设计的稳定输出电压时,其内部的电源调整管处于饱和导通状态,实际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接近(低一个C-E饱和压降)且随输入电压变化,即无稳压作用。

3、如果7815输出电压低,如排除线路故障外,则多数是采用了过低的输入电压造成,如需要将一个较低的直流电压转换成较高的直流电压,需要使用升压型的DC-DC转换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