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可控硅导通角?
一、双向可控硅导通角?
我们常把交流电的半个周期定为180°,称为电角度。在正弦波电压的每个正半周,从零值开始到触发脉冲到来瞬间所经历的电角度称为控制角α。在每个正半周内晶闸管导通的电角度叫导通角θ。很明显,α和θ都是用来表示晶闸管在承受正向电压的半个周期的导通或阻断范围的。通过改变控制角α或导通角θ,改变负载上脉冲直流电压的平均值,实现了可控整流。
二、双向可控硅触发后不能维持导通?
能触发不能维持导,不能判断其已经损坏!!!!!!
不能维持导通——是你没有给它条件从而使器件关断,
和触发导通是有区别的——它是满足可控硅导能相关条件,
可控硅有一项参数叫“维持电流”如50ma,当它小于50ma就自行关断,你再加高触发电压也没用,有时还要把它的PN结烧坏要注意。
如果阳极也加上+电压,(通过负载)阴极接-电压,此时加足够的+触发电源后还是没有导通,这说明控制结损坏,要说明的大功率如“平板式器件”它的控制结是接触式的要压紧,不然引起误测。
用电池作电源及作控制信号,用示波器测量是没有波头的,它只是跳动一下,一条直线(直流电平),这说明可控硅已触发导通。
用电池测可控硅好坏是可以分辨的。
但用电池测量器件的动态参数好坏是不可能做到。
三、双向可控硅导通后无法关断的原因?
可控硅一经触发导通就可以自己维持导通状态,尽管断开控制极也不能阻断,这是相对直流电而言的。在交流电中,电频率是交变的,断开控制极时,电脉冲在某一波动瞬间0点时,可控硅就失去维持电流而关断。
RC吸收回路选择不当。还有一种我见到过的情况,直流电路用了双向可控硅,也会失控的。
四、双向可控硅导通条件?
导通:在T1极和T2极和电源负载构成了回路,而且T1极和T2极之间有电压时(当然要大于管压降),G极对T1极有大于“触发电流”的电流流过后(即触发后);
截止:导通的T1,T2电流小于“维持电流”后。 G极不一定要求是脉冲触发信号,只要达到“触发电流”就可以触发了,但是用脉冲触发有一些好处:1)触发时间准确,2)脉冲宽度可以窄一点(大于可控硅从截止到导通转变时间,一般纯电阻负载50微秒时间就可以了,电感负载时要宽),这样可以减少冲触脉冲电路的功率。
五、双向可控硅交流状态下有几种导通情况?
1、双向可控硅阳极与阴极间必须加正向电压;
2、控制极也要加正向电压;
3、以上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可控硅才会处于导通状态;
4、双向可控硅一旦导通后,即使降低控制极电压或去掉控制极电压,可控硅仍然导通;
5、双向可控硅关断条件:降低或去掉加在可控硅阳极至阴极之间的正向电压,使阳极电流小于最小维持电流以下
六、双向可控硅导通关断原理?
双向晶闸管它属于NPNPN五层器件,三个电极分别是T1、T2、G。因该器件可以双向导通,故门极G以外的两个电极统称为主端子,用T1、T2表示,不再划分成阳极或阴极。其特点是,当G极和T2极相对于T1的电压均为正时,T2是阳极,T1是阴极。反之,当G极和T2极相对于T1的电压均为负时,T1变成阳极,T2为阴极。
双向晶闸管的伏发特性,由于正、反向特性曲线具有对称性,所以它可在任何一个方向导通。
下面介绍利用万用表R×1档判定双向晶闸管电极的方法,同时还检查触发能力。
1.判定T2极
G极与T1极靠近,距T2极较远。因此,G-T1之间的正、反向电阻都很小。在用R×1档测任意两脚之间的电阻时,只有G- T1之间呈现低阻,正、反向电阻仅几十欧。而T2-G、T2- T1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均为无穷大。这表明,如果测出某脚和其它两脚都不通,就肯定是T2极。
另外,采用TO-220封装的双向晶闸管,T2极通常与小散热板连通。据此亦可确定T2极。
2.区分G极和T1极
(1)找出T2极之后,首先假定剩下两脚中某一脚为T1极,另一脚为G极。
(2)把黑表笔接T1极,红表笔接T2极,电阻为无穷大。接着用红表笔尖把T2与G短路,给G极加上负触发信号,电阻值应为十欧左右,证明管子已经导通,导通方向为T1→T2。再将红表笔尖与G极脱开(但仍接T2),如果电阻值保持不变,就表明管子在触发之后能维持之后能维持导通状态。
(3)把红表笔接T1极,黑表笔接T2极,然后使T2与G短路,给G极加上正触发信号,电阻值仍为十欧左右,与G极脱开后若阻值不变,则说明管子经触发后,在T2→T1方向上也能维持导通状态,因此具有双向触发性质。由此证明上述假定正确。否则是假定与实际不符,需从新作出假定,重复以上测量。
显见,在识别G、T的过程中,也就检查了比向晶闸管的触发能力。
实例:选择500型万用表档R×1档检测一只由日本三菱公司生产的BCR3AM型双向晶闸管。测量结果与上述规律完全相符,证明管子质量良好。
注意事项:
如果按哪种假定去测量,都不能使双向晶闸管触发导通,证明管子已损坏。为可靠起见,这里规定只用R×1档检测,而不用R×10档。这是因为R×10档的电流较小,采用上述方法检查1A的双向晶闸管还双较可靠,但在检查3A或3A以上的双向晶闸管时,管子很难导通状态,一旦脱开G极,即自行关断,电阻值又变成无穷大。
七、可控硅导通电压?
“可控硅的开启电压”是否是我们通常叫"触发电压"?主要关心的是电流(触发电流),一般20A以下的小功率可控硅,在触发极(G)和阴极(K)之间加5V左右电压(G+,K-),串联200Ω电阻限流就可以。 也可以直接从阳极(A)取触发电流,中间串一只限流电阻,因为可控硅导通后,阳(A)阴(K)极之间的正向电压会变得很小(2-3V),不会继续有大的触发电流, 因此这个限流电阻可以很小,也就几十到一百欧,A-K电压在100V以下的,这只限流电阻可以不要,直接短路。
八、双向可控硅电路为什么始终是导通的?
可能有两种情况:
1、双向可控硅导通需要的触发信号极不对称,有一方很容易被触发,另一方不容易触发。如果你的触发强度不够,则另一个就可能不能够被触发。可以加强触发信号试试。我们常遇到可控硅的调光台灯,在低照度的情况下有闪烁,那就是触发信号不够,有一边未能导通,使得流过灯泡的电流仅仅是脉冲电流造成的。
2、双向可控硅有一边可能损坏。
九、双向可控硅触发电压多少?
型号不同触发电压不同,一般在15V至2.5V之间。
十、双向可控硅正反导通原理?
可控硅是P1N1P2N2四层三端结构元件,共有三个PN结,分析原理时,可以把它看作由一个PNP管和一个NPN管所组成。
当阳极A加上正向电压时,BG1和BG2管均处于放大状态。此时,如果从控制极G输入一个正向触发信号,BG2便有基流ib2流过,经BG2放大,其集电极电流ic2=β2ib2。因为BG2的集电极直接与BG1的基极相连,所以ib1=ic2。此时,电流ic2再经BG1放大,于是BG1的集电极电流ic1=β1ib1=β1β2ib2。这个电流又流回到BG2的基极,表成正反馈,使ib2不断增大,如此正向馈循环的结果,两个管子的电流剧增,可控硅使饱和导通。
由于BG1和BG2所构成的正反馈作用,所以一旦可控硅导通后,即使控制极G的电流消失了,可控硅仍然能够维持导通状态,由于触发信号只起触发作用,没有关断功能,所以这种可控硅是不可关断的。由于可控硅只有导通和关断两种工作状态,所以它具有开关特性,这种特性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转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