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电路 > 正文

电容移相的原理?为什么能够移相?

电路 2024-09-20 13:21

一、电容移相的原理?为什么能够移相?

在接通电源的瞬间,电容两端电压为零,回路中的电流达到了最大值。随着电容电压越充越高,电源和电容之间的电压越来越低,电流会逐步减小。

电容起初没有电压,是因为电流(电荷)流向电容以后,电容两端才开始有电压。把接入电容以后,电流电压不同步这种现象叫做“移相”。

二、三相相序移相原理?

当定子上的原绕组接三相交流电源后,气隙里产生的旋转磁场将在原、副绕组中分别感应出电动势E1和E2。其大小与各绕组的有效匝数成正比,而相位决定于原、副绕组轴线之间的相对位置。例如原、副绕组轴线在空间位置上彼此相差α电角度,忽略它们的漏阻抗电压降,可以得到原、副边电压的关系为

U1≈-E1式中nsr是原、副边绕组的变比。改变转子的位置,可以改变副边电压相对于原边电压的相位,但输出电压的大小不变。

三、移相电容原理?

是根据电容特性,即电压滞后电流90⁰的原理移相(象限)的。

四、偏振移相原理?

偏振光就是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只沿着某个特定的方向振动(自然光在各个方向都振动)。

当自然光经过一个偏振片(只允许某个方向振动的光通过)后,就变成了偏振光。

若再遇到一个振动方向相同的偏振片,该偏振光可以完全通过。旋转第二个偏振片,通过光的强度就会减少,当两个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垂直时,光全部被阻挡。这就是偏振现象。

五、电阻移相原理?

移相电路原理

RC阻容移相电路,它是根据电阻R和电容C的分压相位不同,Ur和Uc合成的输出电压Uo的相位随着Ur和Uc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产生相移。

在R-C串联电路中,若输入电压是正弦波,则在电路中各处的电压、电流都是正弦波。从相量图可以看出,输出电压相位超前输入电压相位一个φ角,如果输入电压大小不变,则当改变电源频率f或电路参数R或C时,φ角都将改变,而且相位轨迹是一个半圆。同理可以分析出,以电容电压作为输出电压时,输出电压相位滞后输入电压相位一个φ角,同时改变电源频率f或电路参数R或C时,φ角也都将改变

六、电容有移相作用,那移相具体是什么作用?

可控硅的移相触发是利用电容移相功能实现的典型应用。

采用RC移相电路触发可控硅是一种非常通用的调压电路。

下图是电路图:

交流市电一路通过负载X1连接到可控硅,另一种连接到电阻R1,以及C1,同时,连接到DB3触发可控硅。

DB3得到的电压是经过电阻R1,C1移相,施加到负载的电压以及DB3上的电压相位波形图如下:

蓝色波形为施加到负载上的交流市电波形,红色为经过移相网络之后施加在DB3上的波形,正是因为有了电容了移相作用,两个波形之间存在相位差,而DB3在施加在其上的电压达到+/-32V左右将被击穿,从而触发可控硅导通。

如上图,黑色斜线区域的电压为通过可控硅施加在X1上的电压。

而这个平均电压与黑色斜线区域的面积成正比,面积越大,平均电压越大。

而该面积又与红色控制电压的移相大小正反比。

即移相越大,面积越小。

所以通过调节可调电阻R1的大小,我们可以调节通过可控硅的输出电压的大小。

根据C1两端电压的与交流市电的相位差=arctan(1/R1/C1/w),得到,R1越大,相位差越小。

所以R1越大,输出电压越大,R1越小,输出电压越小。

通过可控硅的移相触发实现调压,调整了控制信号与交流市电之间的相位差。另外还有通过电容移相功能调整功率因数的应用,该应该调整的是负载电压以及负载电流之间的相位差。

七、什么是移相范围?

在0~360度中的一个范围内给晶闸管的门极一个电压 能够使其导通 这个范围就叫做移相 范围 而例如晶闸管在单相半波整流电路中 移相范围就是180度,这是因为晶闸管在交流电负半周阴极承受正向电压,这时二极管只给门极触发信号是无法导通的

八、scr移相控制原理?

主流的SCR移相触发控制芯片是XH001,该芯片上的去抖动电路是应用单稳态电路的采样、保持原理,用电容的充放电达到将原先的信号“部分”地、“有选择”地还原[2]。

芯片XH001中去抖动电路需要用到的电容并不是芯片自带的电容,而是应用时在外围电路加上的电容,应用复杂,有必要将芯片中去抖动电路改进为全数字去抖动电路,简化应用。

九、什么叫移相触发?

移相触发是可控硅控制的一种方式,其是通过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大小来控制可控硅的导能量,从而改变负载上所加的功率。特点控制波动小,使输出电流、电压平滑升降。中文名:移相触发外文名:The phase shift trigger解释:移相触发是可控硅控制的一种方式,其是通过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大小来控制可控硅的导能量,从而改变负载上所加的功率。

负载上的电压波形是个有缺陷的正弦波,控制导通角(即移相)的大小(0~~180℃)。可在负载上得到从零到全波的电源电压(又称:调压器)。

十、晶闸管移相控制原理?

晶闸管移相原理是晶闸管软起动器共同采用的控制方式,其控制方式下起动的电机起动电流较小,起动平稳且能够满足多种负载。 

晶闸管承受正向阳极电压时,仅在门极承受正向电压的情况下晶闸管才导通。这时晶闸管处于正向导通状态,这就是晶闸管的闸流特性,即可控特性。晶闸管在导通情况下,只要有一定的正向阳极电压,不论门极电压如何,晶闸管保持导通,即晶闸管导通后,门极失去作用。门极只起触发作用。

晶闸管在工作过程中,它的阳极(A)和阴极(K)与电源和负载连接,组成晶闸管的主电路,晶闸管的门极G和阴极K与控制晶闸管的装置连接,组成晶闸管的控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