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电路 > 正文

交换的基本要素?

电路 2025-04-03 04:17

一、交换的基本要素?

一、交换的主体至少有俩个。

二、双方都认为对方的东西或服务对自己有价值。

三、彼此间能进行信息沟通和货物传送。

四、双方都有接受或拒绝对方产品的自由。

五、双方都认为这种交换是合理的或者是称心如意的。

交换双方只要能找到交换的条件,即对双方有利(或至少比不交换前差),交换就能顺利进行。

交换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如果双方正在谈判并达成协议,那么他们就在交换。协议一旦达成,那就是交易行为发生了。交易是交换基本单元。交易就是双方之间的价值交换。

所谓交换,就是从他处获得所需之物并拿出某物作为回报的行为。

二、前后端协议的要素?

方法很简单:前端侧重展示,后端侧重逻辑;轻前端,重后端。

理由如下:

安全性

无论是客户端,还是web页面,在黑客面前,都是可以修改逻辑的。所以重要的逻辑,都是要做在后端,即使是游戏为了性能和体验,在后端也要做校验逻辑。

逻辑在后端是省不掉的,至于前端,能省则省。不用相同的逻辑实现两次,以后升级修改,只要改后端就可以了,前端只要保证根据后端传过来的展示规则,正常展示就可以。

易于升级

web页面还好,可以控制发布。但是客户端,分发就要用很久,而且用户不一定马上升级。所以对协议的制定要求更高,最好是只后端修改,前端就能用上新功能。

这样后端也好维护,不用根据客户端版本而写不同的逻辑。前端也不用关心后端是否有变动要一致。

易于实现和扩展

前端只关心展示,相当于一个哑终端。服务器发下来什么指令,客户端就展示什么,并不需要了解业务逻辑。

出现问题也好查,展示问题前端负责,逻辑问题后端负责。只要把前后端交互的内容打印日志出来,就知道是谁的问题。

三、电路交换与虚电路交换两者的关系?

电路交换与虚电路交换的共同点是: 在数据传输之前都要建立连接,在数据传输之后都要拆除连接电路交换与虚电路交换的不同点是:电路交换建立的是物理连接,而虚电路交换建立的是逻辑链接

四、电路交换公式?

电 学 部 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1)、I=I1=I2 (2)、U=U1+U2 (3)、R=R1+R2 (4)、U1/U2=R1/R2 (分压公式) (5)、P1/P2=R1/R2 6、并联电路:(1)、I=I1+I2 (2)、U=U1=U2 (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电阻:(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电功:(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1)、P=W/t=UI (普适公式) (2)、P=I2R=U2/R (纯电阻公式

五、什么协议是知名的分组交换协议?

在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以分组为单位、使用存储-转发机制实现数据交互的通信方式,被称为分组交换

六、简述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特点?

电路交换

优点:1.信息传输时延小2.信息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在数据信道上进行“透明”传输,交换机对用户的数据信息不存储、处理,交换机在处理方面的开销比较小,对用户的数据信息不用附加控制信息,使信息的传送效率较高3.信息的编译吗和代码格式由通信双方决定,与交换网络无关。

缺点:1.网络的利用率低2.线路的利用率低3.限不同速率、不同代码格式、不同控制方式的相互直通4.无呼损。

报文交换:

优点:1.不同的终端接口之间可以相互直通2.无呼损3.利用动态的复用技术,线路的利用率较高。

缺点:传输时延大,而且变化的范围比较大2.利用“存储-转发”,所以要求交换系统有较高的处理速度和大的存储能力3.实时性较差。

分组交换

优点:1.可以对不同的接口终端进行匹配2.网络轻载情况下,传输时延较小,且比较稳定3.线路利用率高4.可靠性高5.经济效益好

缺点:1.网络系统附加了大量的控制信息,对于报文较长的信息传输率低2.技术实现复杂

七、如何理解ATM交换是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结合?

ATM交换是一种融合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点而形成的一种新型交换技术,能在单一的主体网络中携带多种信息媒体,承载多种通信业务,并且能够保证Qos。

八、了解通讯协议和路由交换协议吗?

TCP/IP协议与路上协议是一个包含关系,路由协议包含于TCP/IP协议簇。 楼主可能概念上有一些误会,首先路由协议一般可以分为静态路由协议和动态路由协议,而动态路由协议又可以再分为内部网关协议和外部网关协议,BGP是目前唯一在用的外部网关协议。

BGP之间的tcp连接建立其实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两个BGP邻居之间已经是可达的(这个可达是通这内部网关协议或者静态路由协议来实现的),并不像是楼主认为的既然已经建立了tcp了为什么还要用到路由协议。

所以,这个BGP的tcp连接建立肯定是要用到路由信息的,静态获悉或者动态获悉的。

至于RIP使用到UDP作为其工作介质,其过程也是类似,RIP使用广播或者组播来建立邻居关系,而邻居关系只能在直连路由中建立,直连路由使用二层链路就可以直接通信了,邻居之间交换自己知道的信息并生成路由表,于是网络就生成了。 至于为什么RIP使用UDP而BGP使用TCP,主要是因为RIP协议比交简单,所以使用同样比较简单的UDP。

而BGP协议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几十万到几百万条路由表,使用tcp可以为其提供方便,因为tcp本身就面向连接,而且tcp还能为bgp提供安全性等等,没有必要再为BGP另外设计一种承载协议

九、电路交换在哪个应用层

电路交换在哪个应用层

电路交换是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它是通过直接建立起源点和目的点之间的物理连接来实现数据传输的。

在计算机网络中,有五个不同的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那么电路交换在哪个应用层呢?它其实存在于传输层。

传输层负责为应用程序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它通过建立端到端的连接来传输数据。传输层的协议包括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电路交换在传输层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电话通信中。在传统的电话系统中,采用的就是电路交换。当你打电话时,接通电话的是一个专门的物理线路,这条线路会一直保持连接状态,直到你挂断电话。

在电路交换中,数据包会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进行传输,这就保证了实时传输。但同时,也会占用一定的带宽资源,无论是否有数据传输。

与电路交换相对的是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是现代计算机网络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在分组交换中,数据被分成小的数据包,每个数据包都会单独发送。

分组交换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好地利用带宽资源,减少了数据传输的延迟。同时,它还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路由选择。

在分组交换中,数据包会被分配一个目的地址,然后通过网络逐一传输。在传输过程中,数据包会经过多个路由器和交换机,直到到达目的地。

传输层的协议TCP和UDP都可以用于分组交换。TCP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确保所有的数据包都被正确接收。UDP则更加简单,不保证数据可靠性,但速度更快。

总结一下,电路交换在传输层的应用主要是指电话系统中的数据传输。它是一种实时传输的方式,但同时会占用一定的带宽资源。与之相对的是分组交换,它更加灵活,能够更好地利用带宽资源。

十、arp协议交换过程?

ARP协议的工作过程是: 主机A的IP地址为192.168.1.1,MAC地址为0A-11-22-33-44-01; 主机B的IP地址为192.168.1.2,MAC地址为0A-11-22-33-44-02; 当主机A要与主机B通信时,地址解析协议可以将主机B的IP地址(192.168.1.2)解析成主机B的MAC地址。工作流程如下:

1、根据主机A上的路由表内容,IP确定用于访问主机B的转发IP地址是192.168.1.2。

2、如果主机A在ARP缓存中没有找到映射,它将询问192.168.1.2的硬件地址,从而将ARP请求帧广播到本地网络上的所有主机。

3、主机B确定ARP请求中的IP地址与自己的IP地址匹配,则将主机A的IP地址和MAC地址映射添加到本地ARP缓存中。

4、主机B将包含其MAC地址的ARP回复消息直接发送回主机A。

5、当主机A收到从主机B发来的ARP回复消息时,会用主机B的IP和MAC地址映射更新ARP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