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瞬时或短延时过电流脱扣器?
一、断路器瞬时或短延时过电流脱扣器?
施耐德的MT断路器在控制单元处有调整旋钮。
长延时电流整定旋钮为Ir,此值为In的零点几倍;
长延时延时时间整定旋钮为Tr,设置6Ir时的延时时间;
短路短延时电流整定为Isd,此值为Ir的倍数;
短路短延时时间整定为Tsd,分为反时限(I^2t on)和定时限(I^2t off);
短路瞬时电流整定为Ii,此值为In的倍数。
PS:控制单元的不同调整旋钮的个数也不同,一些高级控制单元中这些值也是可以通过液晶屏显示来调整的。
二、断路器长延时短延时怎么调?
断路器上的长延时,短延时,瞬时是没有计算方法的。每个厂家都会定义自己公司产品的长延时,短延时和瞬时,每个厂家定义的时间都会有一点差别,但都会在一定区间范围。长延时一般为120秒-300秒,短延时一般为0.5秒-12秒,瞬时一般为0.04秒最大。
三、过载长延时整定电流值。短路短延时整定电流值。短路瞬动整定电流值。具体表示什么?
这样的变压器保护应该叫速断,过电流和过负荷三种。 所谓过载长延时就是过负荷,按变压器额定电流的1.1倍整定,延时时间10秒动作于信号; 短路短延时应该是过电流保护,他的动作电流一般按躲过最大负荷电流整定,按变压器二次出口最小两相短路电流校验灵敏系数不小于2,时间比下一级过流保护高一个级差,如出线过流是0.5秒,这个就要取0.8到1秒(这个级差与继电器动作时间操作机构动作时间有关)动作于开关跳闸 短路的瞬时保护应该是速断保护,按躲过变压器二次出口最大三相短路电流整定,按保护安装处的最小两相短路电流校验灵敏度。
所有的计算都要考虑电流互感器的接线系数电流继电器的可靠系数和返回系数
四、断路器的长延时,短延时,瞬时脱扣?
你说的是控制器的保护功能吧,过载长延时,就是电流保护发生过载时,多少秒后跳闸一般480S以内!过载短延时是电流过载比较大,会在短时间让跳闸,一般4S以内,,短路瞬时保护是瞬间短路后立即跳闸!锁扣就是在跳闸后要发生故障后先将安全隐患排除后,才能复位继续合闸
五、施耐德断路器长延时和短延时设定?
施耐德断路器长延时保护用于电流过载保护,脱扣电流一般为断路器额定电流的0.7—1.0倍。短延时保护用于短路保护,脱扣电流保护设定值一般在断路器额定电流的3-5倍。
Io是作为对保护整定的一个基准参考电流,Ir是长延时跳闸电流设定值,Isd是短延时跳闸的电流设定值,断路器本身有一个额定分段电流值,Io基准参考电流是按照额定分断电流的倍数来整定的,Ir是按照基准参考电流的倍数来整定的,Isd是按照Ir的倍数来整定的,当电流达到Ir的整定值后延时(400 s ,1.5 x Ir;16 s ,6 x Ir;11 s ,7.2 x Ir)跳闸,Isd值达到时瞬时跳闸。
六、什么叫短延时报警?
短延时报警是指在保护电路中,装有延时继电器起到延时和延伸效果,从而达到报警效果。
七、短延时保护整定原则?
无时限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按大于本线路末湍三相短路时流过保护的最大短路电流来整定的。因此在靠近末端的一段线路上发生故障时,由于不一定是在最大方式下短路,故电流速断保护就不可能动作,从而使故障损失增大。为了弥补此缺陷,因此凡装有电流速断保护装置的线路(设备),必须同时配备带时限的过电流保护。过电流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按“阶梯原则”整定,以保证选择性。在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区内,定时限过流保护是后备保护,而在电流速断保护动作区外,定时限过流保护是基本保护。
八、请问长延时和短延时保护是什么意思?
长延时根据过载要求整定,短延时根据上下级过流保护配合,瞬时是三相短路时的最大电流,来整定。
九、请问什么是过载长延时、短路短延时、短路瞬时?
一般你选择断路器的额定电流是1000A 那么实际的用电要远小于1000A,比如实际电流为300A 长延时主要是为了过载保护,动作时间长,一般是定时限的。
主要应用于设备启动时有过电流现象的设备(典型的设备比如电机),你选择的长延时脱口电流为700A(Ir=0.7)我们一般选(Ir=0.8)。断路器还有:短路短延时(Im)和短路瞬动值(Ii)。上述两个参量一般是为了短路保护,互相配合避免保护盲区。瞬时脱扣电流为7000A就是 到达7000A断路器马上跳闸。
十、漏电开关上的长延时和短延时怎么解释?
漏电开关上的长延时和短延时是指当漏电电流达到一定程度时,漏电开关关闭的时间长短。短延时一般指在漏电电流达到短时的极值后,漏电开关能够快速断开电路;长延时则相对较长,适用于对漏电电流要求更为严格的场合。这种设计延时的主要原因是保护电器和人的安全。当漏电电流流入人体时,人体会受到电击,漏电开关能够及时切断电路,保护人体免受伤害。而由于短时间内漏电电流可能会因电器自身特性或其他因素而引发误断,所以漏电开关设计了长短延时这两种模式,以判断漏电是否真的存在,并适当延迟动作时间,从而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