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电池里电子流向和电流方向的区别是什么?
一、在原电池里电子流向和电流方向的区别是什么?
在原电池里电子流向和电流方向的区别是定义不同和流动方向不同,具体原因如下:
1、定义不同。电子流向规定是负电荷移动方向,电流方向规定是正电荷移动方向。
2、流动方向不同。原电池里电子流向是外电路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相反。原电池里电流方向是内电路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电流相反。
综上所述,在原电池里电子流向和电流方向的区别是定义不同和流动方向不同。
扩展资料:电极材料:较活泼一极为负,较不活泼的一极为正(与电解质反应得失电子)。也就是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为负,还原反应的一极为正。
二、电流方向为什么与电子流向相反?
这是历史的原因形成的。起初,人们还不知道构成电流的本质是什么,但已知道它是有方向的,于是人为规定了电流的方向是正电荷的流动方向且是从高电位流向低电位,并据此设计制作了测量电流的装置、仪表。
后来发现电流的实质是电子流动形成的即是负电荷的流动。但除了定义的方向不一致之外,在计算、测量等方面没有差异,于是就不再更改,形成了现在的情况:电流是正电荷的流动方向,而实质是电子流在流动。
三、电流流向方向的规则?
怎么形成导体电流
做切割磁力线运动的导体产生电流的原因,它是三个因素结合而成的结果。其一是导体上的原子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其二导体受到的外动力并且力的方向垂直于磁力线方向;其三是磁力线。导体产生电流主要原因是组成磁力线的微体核能,该核能上有双扇子形薄片和中间凸起的圆形薄片,这两个薄片垂直相交,交线段为双扇子形中间部位的中心线段和中间凸起的圆形薄片的直径。这个重合线段既是中凸圆交电力线的直径也是扇子形电力线的正中间线段,它们是相等的。这两个相垂直薄片都是按一定规律排列成的电力线,其中圆形薄片是一个中间凸起的曲面圆交电力线,它是由圆心发出的正负相邻均匀排列的电力线并组成的中间凸起的曲面圆,这些电力线都交于圆心,叫中凸圆交电力线,无论正或负电力线的方向都朝圆心吸,圆片上间夹着的正电力线对稍微加力的导体上带负电电子产生异性相吸,使电子吸到圆片电力线的圆心区域,此时的电子既受圆片上正电力线朝圆心的吸力,又受到加在导体运动的外力带动导体的电子稍微动些,这两个力使电子移动到圆片电力线的圆心区域,当电子到达水平的圆片电力线的圆心区域时,就立刻被此处的扇子形平行电力线向上的正电电力,将电子推到该电力线顶端并且进行排列成扇子形的电子波。
各因素的方向
导体做垂直切割磁力线运动力的方向垂直于磁力线,若这个使导体运动的动力线方向,能与组成磁力线核能上的双扇子形平面垂直时,为最佳动力线方向。由于组成磁力线上核能的中凸圆交电力线平面垂直于双扇子形电力线,所以使导体运动的动力线方向,几乎平行或重合于中凸圆交电力线平面,同样也是选择的最佳动力线方向,这样可知使导体运动的动力线方向与磁力线垂直;动力线方向与核能上的双扇子形电力线平面垂直;动力线与核能上的中凸圆交电力线平面平行或重合;动力线与双扇子形电力线平面上排列的扇形电子波仍然垂直。动力线在这里相当于一组平行线,其宽度等于磁力线范围尺度,长度等于导体的运动距离,厚度等于导体直径。由于平行动力线能使导体上的电子稍微动些,这说明动力线是不显电性的电力线即隐形电力线,其电量特小。若导体放在磁力线里保持静止状态,导体是不会产生电流的,若运动就会产生电流这说明,组成磁力线核能的圆片上的正电力线吸引稍微加力电子移动到它圆心,再由双扇子形平行电力线向上推送电子排列成扇子形电子波,该波平面垂直于动力线并且重合或平行于磁力线。在穿过导体的整齐磁力线上排列着扇子形电子波,波与波下底直线相连,并且朝动力线(导体运动方向)右侧直线运动。从这里可以看到两个相互垂直的隐形(不显电性)电力线即动力线与磁力线产生一个与它们两都垂直的显性电力线(在导体上),这个电力线方向在动力线右侧,该电力线(在导体上存在)上排列着双扇子形电子波串并且沿着电力线方向运动,这就是说两个隐形电力线产生了一个显性电力线,构成三线垂直。实质是磁力线垂直方向上,加定方向的动力线,定向动力线上加直线形导线,并且沿着动力线的垂直方向运动,直线形导线上产生垂直于动力线的电力线,这些电力线产生原因是,穿过导体的组成磁力线的核能上的圆片电力线向圆心吸导体上的电子,双扇子形电力线将这些吸到圆心区域的电子,在它的上面排列成双扇子形电子波,本身磁力线整齐排列的,那么它形成的波同样也是整齐排列的,这些电子波平面原本是正平行电力线上排列着的电子,这些成平面的负电电子自然就会倾斜一方向,内层的平行正电力线同样也倾斜相对的另一方向(这是电的方向性规律引起的),在这里正电朝导体运动方向的右侧,那么负电自然是导体运动方向的左侧,这就成为扇子形电极,这些电极串在处在磁力线范围内的导体上形成一个大电极,即导体右端为正极,左端为负极。正电极与处在磁力线以外导体上的原子核外电子之间自然出现异性相吸,由于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力远远超过了正电极对电子的吸引力,所以正电极受到电子吸力进行移动,负电极受到原子核上的电子推斥力作用,同样背离电子移动,这样电极两端的吸推两个同向力,使扇子形电子波体在导体上运动。
三种相垂直电力线
动力线垂直磁力线也垂直电力线(导体上)。动力线是立体平行隐形电线;磁力线是立体平行隐形电力线;电力线是立体平行电子波串。动力线上的隐形电量比磁力线隐形电量大些,电力线上的电量就是立体平行的电子波串它是显性的大电量与磁力线的电量的的不可比拟。这些说明了在做切割磁力线运动的导体,用的两个垂直的隐形电力线,产生垂直于动力线并且为显性电的电子波(相当于磁力线范围的导体电流)。导体上的电子波平面垂直于组成磁力线核能上的中凸圆交电力线平面,与导体运动方向上的平行动力线垂直;与双扇子形平行电力线平面重合或平行。在磁力线范围的运动导体产生电子波形的电流方向,永远在导体运动方向的右侧。
动力线与磁力线产生电子波
动力线垂直于双扇子形电力线平面,这样中凸圆交电力线向四面八方吸电子到其圆心区域,但是顺动力线方向吸的电子比四面八方吸的电子的力稍微大些,这样有利于电子到达扇子形平面底处,并且向上推送电子进行排列成双扇子形电子波。再加上能使扇子形在导体上占有整齐不脱导体边位置。具体的是吸来的电子直接进入扇子形与圆形交线中心处,由于扇子形平面对电子的吸力,使吸到中心处的电子,在交线上以中间向两旁稍微散开些,并且顺着垂直方向上的扇子形平行电力线向上推送电子,使电子到达扇子形顶端排列成扇子形模样,又由于扇子形本身就像波,所以叫扇形电子波。
电流最大值对应的动力方向
导体在磁力线垂直方向上做切割磁力线运动,导体与磁力线的关系是,导体受到的外动力线方向既垂直于磁力线;并且还要与组成磁力线核能上的中凸圆交电力线平面平行,或经过该平面;还要与组成磁力线核能上的双扇子形平面垂直,符合这条件下的运动状态的导体,所受的动力方向才是最佳选择。它们的原因是扇子形电力线平面垂直于中凸圆形电力线平面并且从中间垂直相交于线段,该线段既是扇子形中间线段又是中凸圆形直径。由于中凸圆交电力线是正负相邻均匀排列的,所以在它的平面电力线范围内,向四面八方的位置上,存在着无数个相交电力线朝圆心的吸力,对稍微加力的正电粒子或稍微加力的负电粒子,都能使它顺着对应的异性电力线运动到其圆心区域,在这里中凸圆交电力线上的正电力线,对导体上的加同向力的电子产生吸引,使电子顺着中凸圆交正电力线快速移动到其圆心区域,这是单纯的中凸圆交电力线能使稍微加力的电子运动规律。
电子波形成原理
对于切割磁力线运动的导体上最简单的力,就是平行定长度的动力线,推动导体在垂直磁力线方向上运动,导体上的原子核外围电子自然随着该力出现受力趋势,相当于稍微加力的电子。导体进入磁力内,实质上是磁力线穿入导体上,那么组成磁力核能上的圆片正电力线向四面八方吸收稍微加力的电子,使它们飞般的到达圆心区域,通过圆心直径上的双扇子形平行电力线,将身边的电子迅速推到双扇子形顶端,进行从上向下排列成扇子模样,这就是电子波,由于每根磁力上由无数个单体核能组成的,每个单体核能都含有着一个双扇子形平行电力线,若处在导体体积上所有磁力线上的双扇子形平行电力线上,都排列上电子波,对于每个正电力线的扇子形平面上全部是电子排列的,该电子面的电力相当大,由于带电体或带电面有一规律,即带电体或带电面上的电会自然分开,形成电量相等的两极,这是因为面内层是正电力线的正电,外层是电子上的负电,所以电子排列的双扇子形电子波从双扇子形中间分开为两极,电子稍微倾向后面显出负电,正电力线稍微线倾向前面显出负电,同一平面上的扇子形电子波行列同行列,首尾异性相吸成串。这就是做切割磁力线运动导体上的电子波串形成原理。
电子波的方向
电子波的底是直线相连的。起初在每根磁力线上,按照它上面的扇子形状排列的电子波,由于扇子形平面垂直于导体的运动力线,所以扇子形平面上排列的电子波同样也垂直于导体的运动力方向,电子波在导体相连的长度恰巧是导体处在磁力线上范围的宽度,并且也是推动导体的平行动力线的宽度,这就是磁力线范围处的导体上排列成的相连的电子波。
导体电子波的运动方向
当处在磁力线区域的导体上全部排列成有规律的整体电子波串行列时,由于各个单波相当于一个微小电极,正电极总是在切割磁力线运动力方向的右侧,这样它们连成的整体串同样也分正负电两极,正电极同样也在切割磁力线运动力方向的右侧时,对于处在磁力线范围的那部分导体成为整体的大电极,这个大电极的正电极仍然在切割磁力线运动力方向的右侧,这部分导体两端成正负电极,电力相当大,在离开磁力线范围的导体上,对靠近正电极的原子核外电子产生很大的吸力,由于原子核外电子不能挣脱原子核对它的吸力,它们之间的吸力,使正电极向电子方向运动;对靠近负电极的原子核外电子产生很大的排斥力,对负电极起到推动作用,这就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规律,产生了后面的负电极受到推力,前面的正电极受到靠前的电子吸力,并且吸力与吸推力作用在同一整体大电极的首尾,这样使电子波组合体在磁力线范围导体上运动。这就是磁力线范围的导体电流。
曲面圆交电力线怎样吸电子
由于这个曲面圆片上无数个电力线和其对应的四面八方无数个朝圆心吸力方向,这些电力线全部与磁力线方向垂直,所以对导体加力的电子就沿着垂直于磁力线方向的圆片的圆心移动,此时电子受到两种作用,即导体受的外力,引起导体的电子稍微加力,圆片上的无数方向正电力线就要四面八方向圆心吸这些加力电子到其圆心区域,此时的电子立即被其垂直方向上的平行扇子形正电力线,将电子推送到扇子形顶端并且按照扇子形状进行排列,排列成一连串贴在磁力线上的双扇子形电子波并且下面为直线形。
为啥叫扇子形电力线
双扇子形电力线薄片的两个扇子各自中间部分稍长些,才叫它扇子形的平行电力线,它们这两个扇子并列在一起组成双扇子形电力线,从与它相交的圆面直径为界,向上部分扇子形平行线为正电力线,并且方向朝上,向下部分电力线为负电力线,并且方向朝下,底下是连着的两个弧形线段,由于双扇子形电力线的下方为负电力线,它与带负电的电子是排斥作用,不能排列电子,只有上方的正扇子形电力线排列电子。由于这个微小双扇子形平行电力线的上下为异性电,所以这些微体接触时就会首尾异性相吸成串,这就是磁力线,这也是它能连成磁力线的第一个作用。它的第二个作用,就是双扇子形向上的正电力线,对穿着磁力线的导体上的带负电电子进行排列成电子波。具体的是将电子吸到双扇子顶端,进行从上往下排列到正负分界线位为止,排列成的电子波上为双扇子形状下为直线形。这就是平面电子波。
曲面螺旋形电流
电子波在导体上运动,只要离开磁力线的导体,电子波就不受磁力线的束博力,就会翻劲成曲面螺旋形状仍然运动,并且绕着导体中心线运动,这个圆形螺旋体积几乎与导体体积全等或小于导体的体积。
导体电子三次运动
起初导体做垂直切割磁力线运动的方向,导体的电子顺正电力线方向移动到圆片电力线的圆心区域这是电子第一次运动,再由扇子形正电力线向上推力,使导体的电子出现第二次向上移动,移动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相垂直,当电子移动到扇子形顶端时按规律排列成波,波出现两极,磁力线以外的导体上的电子,对波的正极相吸对负极相斥,这样电子波正极受电子吸引运动,这就是磁力线范围的电流方向,它永远在导体运动方向的右边,这是导体上排列的波形电子运动,这属于导体电子的第三次移动。
电形状的性质
正负异性电除了具有本能性即异性相吸与同性相斥外还有,电的形状性质,若点电,是微小圆柱平行电力线和它外套的无数方向的球交电力线组成的微体,电线交于球心,并且正负相邻均匀掺杂排列,它是不定的方向;正电电力线或负电力线电力线(指单性),具有一定的长度和方向,它是某种点电连成的串,若它与异性不相等的电相吸,仍然保持着线形状,它就会形成上下两极,两极电的正负性是靠产生原因确定的,比如做垂直切割磁力线运动的直线导体上,排列的扇子形电子波面的正负极,它是在双扇子形的平面平行正电力线的每根电力线,吸上带负电的电子自然排列成电子串,排列成的各个电子串组合仍然是平面,但是双扇子形平行正电力线的电量与它上面排列的所有电子的电量是不相等的,此时正平行电力线面就要向动力线的右侧倾向,负电的双扇子电子面就要向动力线左侧倾向,这是规律,再比如旋转力使正负电粒子旋转运动,以旋转面为界限,正电粒子向上发出正电力线,负电粒子发出负电力线,并且正负电力线方向相反,这就是旋转力使粒子产生立体平行电力线,分上下两极它的细节是,旋转力方向确定正负电极的位置,若旋转动力是顺时针,以时针面为界面,正电力线在时针背面,负电力线在时针正面,这是正负电粒子随运动力产生电极的规律,做切割磁力线运动导体上排列成的电子波平面同样实施,在这里导体运动瞬间排好电子波,导体仍然运动着相当于时针在短时间的直线运动,那么这些排好的电子波就会在时针背面形成负电极,时针正面形成正电极。产生电极的原因对磁力线无关系,磁力线在磁力产电过程中,只起到排列双扇子形电子波的作用。带电粒子、面、体在随某动力的方向上运动时,它就会在运动力方向的垂直的方向上产生直线形两极,并且动力线右侧为正电极,左侧为负电极。产生的正负电极,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动力方向。这个电子波就是以运动力为界分成左右两极的;对于面电,它必然是正负电不等的内外两层形成的,它在静止的瞬间,正负电层各向对方的反方向出现倾向趋势,自然形成正负电两个极,根据面积等分开,一半面积为正电极另一半面积为负电极;对于电体,必然是带电面有规律排列成的,同样按等体积分开两半,一半为正电极另一半为负电极。在导体上形成的电子波正负两极,是两极外区域电子吸正极,推负极,这两个同向力使电子波体电极,向正极方向运动形成电子波流,这就是处在磁力
线范围内的导体电流。总的来说点带电体是交于一点无数个方向的正负相邻电力线组成的点电体,它是不定方向的;线分正负向为线电极;面分正负向为面电极;体分正负向为体电极。
顺力运动的带电体产生电极
导体做切割磁力线运动的动力,起两个作用,第一使导体上的电子稍微动些,第二使导体上排列成的双扇形电子波,产生正负直线两极,并垂直于动力线方向,正电极在动力线右侧,负电极在动力线左侧。随飓风旋转的带正电粒子与带负电粒子,假设旋转力为圆形表逆时针旋转的,在圆形表的平面分离出正面为正电粒子背面为负电粒子,这些分离出的正负粒子也是个电极,同样符合动力线产生电极的右正左负规律。旋转平面上的正负粒子上下分离,若将旋转力仍然为逆时针旋转,正粒子电极为时针表背面,负电粒子电极为时针表正面。假设正负粒子是正负电子,正电子本身聚集核能在表的背面,发射出定长度的平行正电力线;负电子本身聚集核能在表正面发射出定长平行负电力线,这两组上下正负平行电力线构成的是一个大的正负电极。这些电力线组成以表圆面为底面积的圆柱体,若将表背面组成圆柱体的平行正电力线上,排列负电的电子,成为平行负电子串组成的圆柱,正电力线上的正电量与排列的电子负电量不一定相等,若这个电子串圆柱体顺着某方向运动,那么圆柱上的每根电子串上的电子,就会向运动力方向的左侧倾斜,每个电子串上的正电力线就会向运动力方向的右侧倾斜,这个电子串圆柱,无论怎样状态放置,都以等体积分开自然形成正负电两极,它与导体上用磁力线排列成的双扇子形平面电子波,随动力运动形成的正负电极很相似,只不过体与面不同。同样将时针表正面发射点负电力线上排列上正电子,形成的正电子串同样组成圆柱,该圆柱按某方向运动,正电串圆柱体,同样也分成以运动力方向的右侧为正电极,左侧为负电极。这就是顺动力线运动的带电线、带电面、带电体,产生的正负极处的方位规律。
四、电器外壳接地,漏电时的电流(电子)流向大地去了哪里?
题主这个问题很具有代表性,而且非常基础。我对这种基础问题很感兴趣,我来回答吧。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电源输出的是什么?我们看下图:
图1是典型的串联电路,当我们合上开关K,电路中就出现电流I。中学的基础物理(可能是初中的物理学)告诉我们,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
现在,我们要明确几个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1:当开关闭合瞬间,电源(电池)用光速在整个电路中构建了电场,电场力迫使电路各元件和线路中的自由电子同时开始定向运动,并就此出现电流,所以才有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
电场决定了电流,若没有电场,就没有电流。
另外,电路中的电流运动速度是龟速,它的速度是几个厘米/秒而已,乌龟爬的都比电流快!
基础知识2:电源电场以电动势的形式作用在整个电路中。
对于负载电阻,流入的电流与流出的电流相等;对于电源来说,流入的电流与流出的电流亦相等;对于线路来说,流入线路一端的电流与流出线路另一端的电流相等。
有了这些基础知识,我们就能回答题主的问题了。
我们看题主的问题说明:漏电时,电路没有形成回路,电子都流入大地,难道正极能不停产生电子,那电子怎样守恒呢?正常形成回路时电子可以循环,漏电时都流入大地,电源有出没进,希望给予解答。
注意看题主的这段说明:谈到漏电当然指的是交流电,交流电是不存在正极和负极的。但题主随后又谈到电源的正极不停地产生电子,可见,题主把交流电源与直流电源等同起来了。
然而交流电源的瞬间电压的确与直流电源很类似。既然如此,为了不失一般性,我就用普通的交流配电网来讨论问题吧。
我们看下图:
图2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低压配电系统。系统中,我们看到了电力变压器T,它就是交流电源。我们看到,从电力变压器副边绕组中引出了四条线,分别是火线L1、L2和L3,还有接地的中性线,我们把它叫做零线PEN。
图2中,我们看到单相用电负荷1和单相用电负荷2,它们的外壳均接地,同时,单相用电负荷2的外壳还接零线,我们把它叫做保护接零。
注意到此时对于单相用电负荷1来说,火线电流是 ,零线电流是 ,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 。
作为交流电源,它起的作用是什么?它产生了电动势E,在电源电场力的作用下,电路中的自由电子产生同向运动,由此出现电流。
由于交流电的频率是50赫兹,因此电源电动势一秒钟就会发生50次正向50次反向。考虑到电流运动是龟速,所以自由电子们其实就在原地附近打转而已。尽管如此,电流产生的热效应和电动力效应仍然不可小觑。
设想单相用电设备1发生了火线对外壳的碰壳事故,也就是题主所谓的漏电。于是,电动势就被加载在单相用电设备1接地处与电力变压器接地处之间。
对于建筑物,地下的地网就是钢筋网;对于普通的大地,地网就是地下水丰富且电解质丰富的地层。电源电动势经过分压,其中部分电压加载到地层后,自会在地层中找到一条电阻最小的路径,电流就顺着这条路径返回电源。
注意,找这条最小电阻路径是自动进行的,并非电流有什么智力。设想,隧道漏水时,漏水量最大处一定是阻力最小处,无需水有什么智力。
我们再看漏电电流与火线电流的关系。
我们设漏电流为 ,而正常使用时的火线电流是 ,零线电流是 ,于是单相用电负荷1的火线总电流为: 。而返回电力变压器中性点的电流亦包括了Im在内,只不过它是顺着地网回去的。
我们再看图2的单相用电负荷2,它的外壳接零,同时也接地。如果它也发生漏电,则漏电流有两条路径,一条顺着地网返回电源,一条顺这PEN零线返回电源。
在国家标准GB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中规定,配电网接地电阻不得超过4欧。如果零线总线的截面积是16平方导线,它的每千米长度电阻为1.26欧。我们把地网电阻与500米长度的零线(电阻是0.63欧)导线电阻并联起来,看看总电阻是多少:
我们看到,并联后的电阻0.544欧与导线电阻1.26/2=0.63欧相差无几,而电流永远都是走电阻最小的路径的,因此可知,沿着PEN零线返回电源是漏电流的主要路径。
据此,我们可以设置漏电保护装置来保护线路和用电设备,当然最重要的是保护人身安全。另外,凡是有零线的场所,用电负荷的外壳可不必接地,直接接零线即可。这叫做保护接零。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用电设备的外壳是直接接地的,或者接到来自电源的地线。在这两种情况下,前者的接地电流通过地网返回电源,而后者通过地线返回电源,漏电电流不会出现丢失的情况。正是哪家的牛羊归哪家,绝对不会出错的。
最后,来回答题主的问题:电器外壳接地,漏电时的电流(电子)流向大地去了哪里?
回答:电器的外壳接地,漏电时的漏电电流通过地网返回到电源,构成了循环回路。
五、电流的方向和电子移动方向?
相反。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电子带负电荷,所以电流方向与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在金属导体中定向移动的是自由电子,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与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反。在电解液中定向移动的是正负离子。
六、电子的流向是与电流的流向相反吗?
电子的流向与电流的流向相反。
物理学上规定,电流的方向是正电荷运动的方向(即正电荷定向运动的方向或负电荷运动的反方向)。
在固态金属内,正电荷载子不能流动,只有电子流动。由于电子载有负电荷,因此在金属内的电子流动方向与常规电流的方向相反。
七、原电池电流从高电势流向低电势吗,电子方向与?
在外电路中,在电场力作用下,正电荷由高电势向低电势运动,所以电流(正电荷定向移动)由电势高流向电势低。
在电源内部电路中,非静电力做功,使正电荷由低电势向高电势运动。所以电流在电源内部是从低电势流向高电势的。
原电池中,电流方向为正极到负极。电子流动的方向则是从负极流出,流入正极。即电子的运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八、原电池和电解池离子,电子,电流,流向?
原电池: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
电解池:电子从负极流向阴极,从阳极流向正极;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
九、为什么电池内电子方向和电流方向?
因为电子带负电,而人为规定电流方向为正电荷移动方向,故两者相反。
电磁学上把单位时间里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电流符号为 I,单位是安培(A),简称“安”(安德烈·玛丽·安培,1775~1836,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在电磁作用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对数学和物理也有贡献。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即以其姓氏命名)。
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做有规则的定向运动就形成了电流。
电学上规定:正电荷定向流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工程中以正电荷的定向流动方向为电流方向,电流的大小则以单位时间内流经导体截面的电荷Q来表示其强弱,称为电流强度。
十、电流的方向和电子移动方向区别,原因?
方向是相反的,电子为负,而电流之所以为正是为了更方便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