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泡的电阻会随电压电流如何变化?
一、灯泡的电阻会随电压电流如何变化?
电阻=电压/电流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电压电流没有关系。有部分导体,会随着电流增大而电阻变大。
另外,影响电阻的因素有:材料,长度(当材料和横截面积一定时,长度越长,电阻越大)、横截面积(在材料和长度一定时,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二、电阻随电流变化的原因?
电阻与电流是无关的,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决定电阻大小的是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等因素。
有两种情况比较常见: 一种情况是在日常生活中,电压增高—电流增大—功率增大—材料温度升高—电阻率增高—电阻增大.比如白炽灯泡里的灯丝、电炉丝等都是这样; 另一种情况是在电子电路中的恒流源内部的调整元件...
三、关于小灯泡电阻的变化?
对于其它电器电阻的确是固定的,但对于灯泡就不一样了。导体的电阻与它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这里的重点)有关。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是正比例即温度越高电阻越大,而电流又与温度成正比,电压又与电流成正比,所以电压越高电流越大--温度越高--电阻就越大。 你知道吗,一个60W的白炽灯用万用表测电阻只有50欧根据这个计算它的功率将达到1000瓦/小时左右,正因为受温度的影响工作时的电阻才会增大至814欧(钨丝的温度约1700度)正因为这样灯泡才是真空的。如果还有不明白的请在线交谈,我会帮助你的
四、小灯泡电阻的变化规律?
小灯泡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也就是随亮度增加而增大)。小灯泡灯丝是由金属钨丝做成的。大多数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小灯泡越亮,灯丝温度越高(实际应该是灯丝温度越高,灯泡越亮)。
小灯泡实际电压越高,小灯泡实际功率越大,灯丝温度越高,它的电阻就越大。但是,灯丝电阻不跟温度成正比。
五、ptc热敏电阻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原因?
PTC陶瓷发热片是一个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其阻值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电阻两端加额定电压,当电流流过此电阻时,电阻发热温度逐渐升高阻值逐渐增大,使电流逐渐减小。当发热和散热达到平衡时此电阻就保持恒定的阻值和温度,可做为恒温加热使用。
六、电阻小电流:解读电阻与电流密切关系
电阻小电流的原因及作用
电阻小电流是指在电路中通过电阻器的电流较小的现象。电阻是电路中常见的元件之一,其作用是阻碍电流的流动。
当电路中的电压施加在电阻上时,电阻器内部会产生电场,从而阻碍电子的运动,使电流受到限制。具体来说,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电阻器可以通过改变导体材料的特性、尺寸或形状来调节电阻大小。例如,增加电阻器的长度或改变材料的电导率,可以增加电阻;相反,减小电阻器的长度或改变材料的电导率,可以减小电阻。
电阻与电流的数学关系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与电流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电流(I)= 电压(V)/ 电阻(R)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如果电压保持不变,电阻越大,电流就越小;反之,电阻越小,电流就越大。
电阻小电流的应用
电阻小电流在实际中有多种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 电子设备保护:在电子设备中,为了防止电流过大损坏元件,通常会使用电阻器限制电流。
- 电路调节:电阻器可以用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例如用作可变电阻器。
- 传感器:一些传感器使用电阻来测量或控制电流,以实现各种功能,如温度或光强的测量。
总结
电阻小电流是电路中常见的现象,通过改变电阻的大小,可以控制电流的大小。在实际应用中,电阻器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保护电子设备、调节线路和传感器测量。
尽管电阻限制了电流的流动,但它也是电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地选择和配置电阻器,可以实现各种电路功能。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通过本文您对电阻小电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七、电阻随温度变化规律?
温度升高电阻怎么变化
当为金属时,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原因:金属导电是因为其内部有自由运动的电子(无规则)。当温度上升时,这些电子会加剧地来回振动,以致于阻碍电流。非金属物质(部分半导体)温度越高电阻越小。原因:当温度上升时,其内部电子运动加剧(但不会来回振动),进而可以运载电荷。
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公式
1、电阻温度换算公式:R2=R1*(T+t2)/(T+t1)R2=0.26x(235+(-40))/(235+20)=019880计算值80 At1--绕组温度T--电阻温度常数(铜线取235,铝线取225)t2--换算温度(75℃或15C)R1 --测量电阻值R2--换算电阻值。
2、在温度变化范围不大时,纯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线性地增大,即p=p0(1+at),式中p、p0分别是t℃和0℃的电阻率,a称为电阻的温度系数。多数金属的a~0.4%。由于a比金属的线膨胀显著得多(温度升高1℃,金属长度只膨胀约0.001%),在考虑金属电阻随温度变化时,其长度和截面积S的变化可略,故R=R0(1+at),式中和分别是金属导体在t℃和0℃的电阻。
3、电阻温度系数表示电阻当温度改变1度时,
电阻值的相对变化,单位为ppm/℃。有负温度系数、正温度系数及在某一特定温度下电阻只会发生突变的临界温度系数。当温度每升高1℃时,导体电阻的增加值与原来电阻的比值,叫做电阻温度系数,它的单位是1代,其计算公式为
a=(R2-R1)/R1(t2--t1)式中R1--温度为t1时的电阻值,0;R2--温度为t2时的电阻值,Q。
温度变化对电阻的影响
试验证明,任何导体的电阻在温度改变时都要发生变化。如金属的电阻总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当温度升高时,金属中分子热运动加剧的结果。当导体电阻为10时,温度变化。1℃,其电阻变化的数值称为电阻温度系数。康铜、锰铜的电阻温度系数很小,它的电阻几乎不受温度影响,所以常用来制造标准电阻或变阻器。
有的物质(如电解液)当温度升高时,由于正、负离子运动加快,电阻反而减小,其电阻温度系数则为负值。
八、电阻随电压的变化如何变化?
电阻值本身是不变的,所通过的电流会改变,这样承受的功率也就有变化,电压高承受功率大,电压低承受功率变小。
线性电路中,遵照欧姆定律,在电流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在非线性电路中,由于存在感性和容性负载,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有超前或者滞后,所以就不能用欧姆定律来计算,这样在非性电路中,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看电路是呈感性,还是容性,是过渡过程还是稳态。
九、小灯泡的灯丝是由金属钨制成,它的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为什么灯丝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小灯泡反而越亮?
灯丝是由金属钨制成的。金属钨丝的电阻由钨丝长度、横截面积、钨的电阻率决定R=ρL/S,当温度升高时,钨的电阻率增大,所以,在测量小灯泡发光时的电阻的时候灯泡越亮,灯丝温度越高,灯丝电阻增大。
十、灯泡电阻随温度怎么变?
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程度用电阻温度系数来衡量,温度升高时电阻变大成为正温度系数(缩写PTC),温度升高时电阻变小为负温度系数(缩写NTC)。常见物体的温度系数都比较接近于零。
白炽灯的话,金属温度系数为正数(记得和电子的热运动加剧有关),温度升高时电阻上升。由于白炽灯的钨丝温升非常大(上千度),白炽灯的热态电阻是冷态电阻的十几倍。倒过来说,按照灯泡标称功率和电压倒推电阻的话,冷态电阻仅仅是计算值的十几分之一。
光源也有负温度系数的,常见的LED就是负温度系数,温度越高等效电阻就越小,所以容易热失控(正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