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电流 > 正文

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有哪些现象?

电流 2024-09-05 23:12

一、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有哪些现象?

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整个系统将出现零序电压的现象。会立即报警并输出故障信号。

小电流接地系统监控装置的工作原理: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中通常有以下三种方式,即中性点不接地方式;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经电阻接地方式,此类系统在发生单相接地时,由于故障点的电流很小,而且三相之间的线电压基本保持对称,对负荷的供电没有影响,因此,在一般情况下都允许再继续运行1~2小时,而不必立即跳闸,这是采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运行的主要优点,但是在单相接地后,其他两相的对地电压要升高 倍,对设备的绝缘造成了威胁,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发展为绝缘破坏、两相短路,弧光放电,引起全系统过电压。为了防止故障的进一步扩大,应及时发出信号,以便运行人员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因此,在单相接地时,一般只要求选择性地发出信号,而不必跳闸。但当单相接地对人身和设备的安全有危险时,则应动作于跳闸。

另外一种情况是,当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点将通过接地线路对应电压等级电网的全部对地电容电流。如果此电容电流相当大,就会在接地点产生间歇性电弧,引起过电压,从而使非故障相对地电压极大增加。在电弧接地过电压的作用下,可能导致绝缘损坏,造成两点或多点的接地短路,使事故扩大。为此,我国采取的措施是:当各级电压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时,如果接地电容电流超过一定数值(35kV电网为10A,10kV电网为20A,3~6kV电网为30A),就在中性点装设消弧线圈,其目的是利用消弧线圈的感性电流来补偿接地故障时的容性电流,就可以减少流经故障点的电流,以致自动熄弧,保证继续供电。

该接地方式因电网发生单相接地的故障是随机的,造成单相接地保护装置动作情况复杂,寻找故障点比较难。消弧线圈采用无载分接开关,靠人工凭经验操作比较难实现过补偿。消弧线圈本身是感性元件,与对地电容构成谐振回路,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谐振过电压,给继电保护的功能实现增加了困难。

所以当电缆线路较长、系统电容电流较大时,也可以采用经电阻接地方式,即中性点与大地之间接入一定阻值的电阻。该电阻与系统对地电容构成并联回路,由于电阻是耗能元件,也是电容电荷释放元件和谐振的阻压元件,对防止谐振过电压和间歇性电弧接地过电压,有一定优越性。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的方式有高电阻接地、中电阻接地、低电阻接地等三种方式。这三种电阻接地方式各有优缺点,要根据具体情况选定。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特点:

在发生单相接地时,全系统都将出现零序电压。

在非故障相的元件上有零序电流,其数值等于本身的对地电容电流,电容性无功功率的方向为由母线流向出线,即零序电流超前零序电压90°。

在故障线路上,零序电流为全系统非故障元件对地电容电流之总和,数值一般较大,电容性无功功率的实际方向为由线路流向母线,即零序电压超前零序电流90°。

二、大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的特点?

大接地电流系统:特点是单相接地时故障无论是瞬间还是永久性的,由于电弧不能自动熄灭,故障回路一律跳闸。优缺点:

• 供电可靠性差(必须增强备用容量的控制切换功能)。

• 瞬间故障电弧通过跳闸完全熄灭(不会出现很 高的间歇性电弧过电压,限制到2.8倍相电压 以下)。

• 单相接地电流大易引起设备损坏或火灾。

• 在中性点及故障点附近会形成危险的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对人身安全不好。

• 通信干扰大;

• 继电保护选择性好;

• 运行管理简单。

三、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的故障现象有什么?

小电流接地系统包含两种方式,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1.小电阻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非故障相电压上升为不大于1.732倍相电压,这个与接地电阻大小有关系。

2.谐振接地方式,如果消弧线圈补偿比较好,流过中性点电流接近于0,非故障相电流上升为线电压。如果消弧线圈补偿的不好,则接地电弧不容易熄灭,可能会烧坏设备并引起相间短路,并且如果产生间歇性电弧,则由于非故障相电容积累的自由电荷不断增多,位移电压不断升高,则会出现比较严重的过电压现象。

四、小电流接地系统原理?

一般都基于以下几种原理一、 零序功率方向原理 零序功率方向原理的小电流接地装置就是利用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与非故障线路零序电流反相,由零序功率继电器判别故障与非故障电流。

二、 谐波电流方向原理当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在各线路中都会出现零序谐波电流。由于谐波次数的增加,相对应的感抗增加,容抗减小,所以总可以找到一个m次谐波,这时故障线路与非故障线路m次谐波电流方向相反,同时对所有大于m次谐波的电流均满足这一关系。

三、 外加高频信号电流原理当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通过电压互感器二次绕组向母线接地相注入一种外加高频信号电流,该信号电流主要沿故障线路接地相的接地点入地,部分信号电流经其他非故障线路对地电容入地。用一只电磁感应及谐波原理制成的信号电流探测器,靠近线路导体接收该线路故障相流过信号电流的大小(故障线路接地相流过的信号电流大,非故障线路接地相流过的信号电流小,它们之间的比值大于10倍)判断故障线路与非故障线路。高频信号电流发生器由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的电压起动。选用高频信号电流的频率与工频及各次谐波频率不同,因此,工频电流、各次谐波电流对信号探测器无感应信号。在单相接地故障时,用信号电流探测器,对注入系统接地相的信号电流进行寻踪,还可以找到接地线路和接地点的确切位置。

四、 首半波原理首半波原理是基于接地故障信号发生在相电压接近最大值瞬间这一假设。当电压接近最大值时,若发生接地故障,则故障相电容电荷通过故障线路向故障点放电,故障线路分布电感和分布电容使电流具有衰减振荡特性,该电流不经过消弧线圈,故不受消弧线圈影响。但此原理的选线装置不能反映相电压较低时的接地故障,易受系统运行方式和接地电阻的影响,存在工作死区。

五、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的电气特征有哪些?

因为是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所以特征不是那么明显,因此10千伏电压互感器往往有开口三角形付边,正常时开口三角型电压为0,发生单相接地时,可以检测出电压,这是因为当单相接地时三相电压不平衡接地相电压降低的缘故。

六、大电流接地系统和小电流接地系统的优缺点?

1、大电流接地系的优点是过电压数值小,中性点绝缘水平低,因而投资小,其缺点是单相接地电流大,必须迅速切断电流,增加了停电机会。

2、小电流接地系统的优点是可靠性高。出现单相接地故障这样的情况,一般来讲,是系统出现了一定的不可避免的问题,通常是其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没有办法形成一个回路,所以此时它的接地电流在数值上相对偏小,如果再与负荷数值相比较,那么其数值一样的偏小。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还能保证对称的只有它的线电压,也正因如此,负荷供电不会受到一点影响,系统继续运作1~2 h的时间,不需要马上除接地相,断路器的道理也不尽相同,这样对设备短时间内不会有任何影响,进而确保对用户的不间断连续供电,相对来说,提高供电可靠性。小电流接地系统也存在缺点,大体表现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时候,没有办法快速认定故障发生在哪条线路之上。因为此类故障导致的结果就是相电压升高,而这样的结果对系统性能产生十分显著的影响,所以需要快速的找到问题所在,同时加以解决。

七、求教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为什么不动作跳闸?

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的现象有: (1)警铃响,同时发出接地灯窗,接地信号继电器掉牌。

(2)如故障点系高电阻接地,则接地相电压降低,其他两相对地电压高于相电压;如系金属性接地,则接地相电压降到零,其他两相对地电压升为线电压。(3)三相电压表的指针不停摆动,这时是间歇性接地。

八、为什么单相接地系统?

通俗的说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没有回路形成。

原因如下:

1、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大地与系统是没有电气连接的。

2、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大地与系统没有电气连接,但由于三相线路与地之间存在一定的电容,所以大地就形成了悬浮地,因此“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会出现短路电流的,这个电流为电容电流。

3、“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三相电源之间并没有实质性短路,所以它们之间的电压仍然是平衡的。单相接地是10kV(35kV)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单相接地故障是配电系统最常见的故障,多发生在潮湿、多雨天气。

由于树障、配电线路上绝缘子单相击穿、单相断线以及小动物危害等诸多因素引起的。单相接地不仅影响了用户的正常供电,而且可能产生过电压,烧坏设备,甚至引起相间短路而扩大事故。熟悉接地故障的处理方法对值班人员十分重要。

九、三相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电流多大?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时的电容电流规定不超过5A。

因为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大于5~10A时,最容易引起间歇性电弧。电网电压越高,间歇电弧引起的过电压危险性就越大,其过电压值一般为3倍,个别可达5倍。它会引起电网运行状态的瞬时变化,导致电磁能的振荡,并在电网中产生危险的过电压。所以说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不超过5A。

十、为何中性点接地系统单相接地短路电流为0?

因为在没有单相短路时,中性电的为三相叠加的电压为0,单相短路后A相接地,B,C相中的电流就会从A相流下地,而中性点电压就等于B,C相加起来的电压,刚好是-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