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位检测原理?
一、相位检测原理?
的原理是在感光元件上预留出一些遮蔽像素点,专门用来进行相位检测,通过像素之间的距离及其变化等来决定对焦的偏移值从而实现准确对焦。
二、键相位检测主要检测什么?
键相测量,英文名称Key phase measurement,就是通过在被测轴上设置一个凹槽或凸键,称键相标记。
当这个凹槽或凸键转到探头位置时,相当于探头与被测面间距突变,传感器会产生一个脉冲信号,轴每转一圈,就会产生一个脉冲信号,产生的时刻表明了轴在每转周期中的位置。
因此通过对脉冲计数,可以测量轴的转速;通过将脉冲与轴的振动信号比较,可以确定振动的相位角,用于轴的动平衡分析以及设备的故障分析与诊断等方面。
三、对比检测和相位检测区别?
1) 对比度检测:
由感光元件直接完成对焦。不需要额外部件,不影响成像质量,不存在跑焦风险,并且能在整个画面任意位置对焦。 该方法是通过检测图像的轮廓边缘实现自动对焦的。图像的轮廓边缘越清晰,则它的亮度梯度就越大,或者说边缘处景物和背景之间的对比度就越大。反之,失焦的图像,轮廓边缘模糊不清,亮度梯度或对比度下降;失焦越远,对比度越低。
对焦过程中,相机会驱动镜头,通过感光元件实时获取影像,并传递给图像处理器,然后计算反差量,对比筛选出反差最大的,并根据反差量最大的值确定是否合焦。这种判断能获得非常高的对焦精度。
但反差式对焦普遍存在速度慢的缺点,因为对焦过程中非常依赖感光元件,感光元件传回图像的速度,对对焦速度的影响很大。
2) 相位检测:
相位检测自动对焦是单反数码相机以观景器拍摄时所用的自动对焦系统,原理是把进入镜头的光线一分为二,因此形成两幅影像。根据两幅影像的对焦位置之间的差异,计算镜头需要移动的方向(移向相机或移离相机)及份量(距离),以完成对焦及相应地移动镜头。
与对比度检测相比,相位检测可以更快获知相机到被摄对象的距离,从而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对焦。不过,这种自动对焦需要有专用的自动对焦感应器,和能够分开自动对焦感应器和影像感应器之间的光线的机构,将进入镜头的光线转换成影像,这令相机很难拥有轻便的机身。
而且由于实际测量的并不是到达感光元件的光线,因此有跑焦风险;独立AF模块只能提供有限数量的对焦点,对全画幅相机来说,覆盖面积难以扩大。
3) 混合检测:混合检测全称相位/对比度混合检测,也就是兼具两种检测模式。它的基础同样是感光元件,只不过负责相位检测的部件从独立AF模块变成了感光元件上的专用像素。现在的无反相机基本上使用的是混合检测,如A7R4、A6400等。
与前两种检测模式相比,混合检测既解决了高速连拍、短片拍摄时的连续对焦问题,也不存在跑焦风险或对焦范围限制。
四、相位检测是什么?
是正弦信号经过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网络后可以有不同的相位。
通常所谓相位测量是指对两个同频率信号之间相位差的测量。
最常见的是对网络输入与输出信号的相位差,即网络相移的测量。能提供固定或可变相移量的无耗二端口网络称为固定或可变移相器。
五、电源相位检测原理?
电源相位检测的原理是以某相电量的相位超前排列在前面,而电量的相位滞后的相排列在后面,三相之间互差120度电角度,第二相滞后第一相120度电角度,最后的一相滞后第一相240度电角度。
但是由于相差360度相当于同相位,因此最后的一相又相当于超前第一相120度电角度,因此任意将两条电源线对调,则相序变反,电机反转。若再对调两条电源线后再一次另外对调任意两条电源线则相序又变回原来的相序,也就是说RST为正转相序的话,TRS和STR都与RST一样为正转相序,另外的SRT、TSR和RTS三种都是反转相序。
六、荧光相位检测原理?
是荧光样品,就应该都可使用以上仪器检测(只用TIRF受一些限制)。但是实际应用时,大家可能会碰到某些样品可以使用流式和显微镜,但是无法使用共聚焦。为什么?解释一下:
首先,荧光检测必须有激发光照明,染料被特定波长的光照射以后才能发射荧光。激发光源有两种:1)白光(汞灯、氙灯等),然后通过滤光片选择只通过特定波长的光。如检测GFP时,大家能看到蓝光照射在样品上,因为GFP的激发条件是488nm 光。但是有一点,显微镜不可能装无限多的滤光片,所以选择是有限的。2)激光,普通的激光器只能发射特定波长的光,且数量有限,常见的是405、488、514、543、633等,所以可使用的染料也是有限。因此,大家判定仪器能否满足你实验要求,务必先看看激发条件是否合适。
其次,在光检测器(PMT、CCD)前还有一块滤光片,作用是反射样品各种散射光,只通过特定波长的荧光,提高信噪比,得到干净的背景。因此,这块滤光片也决定了仪器能否满足你的实验要求(不用太担心,这个一般和激发滤光片配套,不会有太多问题)。而在光谱型共聚焦里,使用的是棱镜或衍射光栅分光,可以选择通过任意需要的波段。这对使用量子点做标记的同学特别有好处!
七、发电机组相位角怎么检测?
以下是检测发电机组相位角的一些方法:
1. **直接法**:这种方法通过实时采集发电机的端电压和端电流,并利用发电机的模型计算出转子的位置。不过,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误差较难控制,且需要较大的存储容量。
2. **光电测速传感器法**:使用光电测速传感器时,需要在转子轴圆周方向上交替涂抹黑白漆道,或者在一段光滑的转子轴上刷上黑漆道。当转子旋转时,光电传感器可以捕捉到黑白漆道的变化,从而测定转速和相位角。
3. **相序表测量**:对于380V及以下的系统,可以直接使用相序表进行测量;而对于高压系统,则需要通过电压互感器在低压侧进行测量。相序表有旋转式和指示灯式两种,通过观察指示或转动方向的不同,可以判断被测三相电的正、负相序。
4. **专业仪器测量**:可以使用专业的电力测试仪器,如相位角测试仪或功率分析仪,这些设备能够准确测量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角。
5. **示波器测量**:通过示波器可以观察到电压和电流的波形,从而直观地看到它们之间的相位差。这种方法适用于实验室环境或者现场快速检测。
八、电机驱动相位原理?
电动车电机相位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也就是定子绕组)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鼠笼式式闭合铝框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
电动机按使用电源不同分为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电力系统中的电动机大部分是交流电机,可以是同步电机或者是异步电机(电机定子磁场转速与转子旋转转速不保持同步速)。
电动机主要由定子与转子组成,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磁场方向)方向有关。
电动机工作原理是磁场对电流受力的作用,使电动机转动。
九、电机相位是什么?
三相电机有三个在空间上呈120度排列的线圈,三相交流电在时间上相差120度。相位就是各相所在的位置。
十、电机相位角?
三相交流电用函数表示时:Ue=Um*sin(2π f+φ)中国三相平衡电压:Ua=Um*sin(314+120°),Ub=Um*sin(314+0°),Uc=Um*sin(314-120°).三相平衡电流:Ia=Im*sin(314+120°),Ib=Im*sin(314+0°),Ic=Im*sin(314-120°).三相互差120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电路三相不平衡,电感、电容的影响,电压与电流不同步,相位角将产生偏差,电路呈容性时,电流超前电压(即电压落后于电流)。
当电路呈感性时,电流落后电压(即电压超前于电流)。反映到功率三角形容易理解。
当电路呈感性时cosφ为正,负载消耗无功(吸收无功),电能应用效率低,电能没有充分利用。
当电路呈容性时cosφ为负,负载产生无功(释放无功),即向电源倒送无功,危害电网安全。
当电路呈纯电阻性时cosφ为0,电能应用效率最高,即无功功率为0,视在功率数值上与有功功率相等。这里的φ就是相位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