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电路 > 正文

偶数求和公式推导?

电路 2024-11-15 16:24

一、偶数求和公式推导?

偶数求和公式1+3+5+7+9+…+n+1除以2。所有整数不是奇数(单数),就是偶数(双数)。若某数是2的倍数,它就是偶数(双数),可表示为2n。若非,它就是奇数(单数),可表示为2n+1(n为整数),即奇数(单数)除以二的余数是一。在十进制里,可以用看个位数的方式判定该数是奇数(单数)还是偶数(双数)。个位为1,3,5,7,9的数是奇数(单数);个位为0,2,4,6,8的数是偶数(双数)。

二、无穷级数求和推导?

无穷级数求和是指对形如 a₁ + a₂ + a₃ + ... 的无穷级数进行求和的过程。要判断一个无穷级数是否收敛(有确定的和),我们需要使用一些数学方法,如部分和序列、收敛性判别法等。

设无穷级数的部分和序列为 Sₙ = a₁ + a₂ + ... + aₙ,其中 n 表示求和的项数。如果当 n 趋向无穷大时,部分和序列 Sₙ 收敛到某个常数 S,即 lim(Sₙ) = S,则称无穷级数收敛,并且 S 称为该无穷级数的和。

在推导无穷级数求和时,我们通常会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如果无穷级数的每一项可以表示成等差数列的形式,我们可以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来计算部分和序列 Sₙ 的和。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 a, a + d, a + 2d, ..., a + (n-1)d,其前 n 项和可以表示为 Sₙ = (n/2)(2a + (n-1)d)。

2. 几何级数求和公式:如果无穷级数的每一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我们可以应用几何级数求和公式来计算其和。

   一个几何级数的一般形式为 a + ar + ar² + ...,其中 a 是首项,r 是公比。当 |r| < 1 时,几何级数收敛,其和可由公式 S = a / (1 - r) 计算得到。

三、方差求和公式推导?

方差公式:

标准方差公式(1):

标准方差公式(2):

例如 两人的5次测验成绩如下:X: 50,100,100,60,50,平均值E(X)=72;Y:73, 70,75,72,70 平均值E(Y)=72。

平均成绩相同,但X 不稳定,对平均值的偏离大。方差描述随机变量对于数学期望的偏离程度。单个偏离是消除符号影响方差即偏离平方的均值,记为E(X):直接计算公式分离散型和连续型。

推导另一种计算公式得到:“方差等于各个数据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的平均数”。其中,分别为离散型和连续型计算公式。称为标准差或均方差,方差描述波动程度。

扩展资料:

性质:

1、设C为常数,则D(C) = 0(常数无波动);

2、D(CX )=C2D(X ) (常数平方提取,C为常数,X为随机变量);

证:特别地 D(-X ) = D(X ), D(-2X ) = 4D(X )(方差无负值)

3、若X 、Y 相互独立,则,证:记

前面两项恰为 D(X )和D(Y ),第三项展开后为

当X、Y 相互独立时,故第三项为零。特别地独立前提的逐项求和,可推广到有限项。

四、公比求和公式推导?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推导

一、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推导

由等比数列定义

a2=a1*q

a3=a2*q

a(n-1)=a(n-2)*q

an=a(n-1)*q 共n-1个等式两边分别相加得

a2+a3+...+an=[a1+a2+...+a(n-1)]*q

即 Sn-a1=(Sn-an)*q,即(1-q)Sn=a1-an*q

当q≠1时,Sn=(a1-an*q)/(1-q) (n≥2)

当n=1时也成立.

当q=1时Sn=n*a1

所以Sn= n*a1(q=1) ;(a1-an*q)/(1-q) (q≠1)。

二、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推导

错位相减法

Sn=a1+a2 +a3 +...+an

Sn*q= a1*q+a2*q+...+a(n-1)*q+an*q= a2 +a3 +...+an+an*q

以上两式相减得(1-q)*Sn=a1-an*q

三、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推导

数学归纳法

证明:(1)当n=1时,左边=a1,右边=a1·q0=a1,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k≥1,k∈N*)时,等式成立,即ak=a1qk-1;

当n=k+1时,ak+1=ak·q=a1qk=a1·q(k+1)-1;

这就是说,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由(1)(2)可以判断,等式对一切n∈N*都成立。

五、高斯求和公式推导?

高斯求和

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

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 求和公式:和=(首项 + 末项)x项数 /2数学表达:1+2+3+4+……+ n = (n+1)n /2。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高斯求和

目录

等差数列和

7岁那年,高斯第一次上学了。头两年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1787年高斯10岁,他进入了学习数学的班次,这是一个首次创办的班,孩子们在这之前都没有听说过算术这么一门课程。数学教师是布特纳(Buttner),他对高斯的成长也起了一定作用。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的一则故事说,高斯10岁时算出布特纳给学生们出的将1到100的所有整数加起来的算术题,布特纳刚叙述完题目,高斯就算出了正确答案。不过,这很可能是一个不真实的传说。据对高斯素有研究的著名数学史家E·T·贝尔(E.T.Bell)考证,布特纳当时给孩子们出的是一道更难的加法题:81297+81495+81693+…+100899。

当然,这也是一个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公差为198,项数为100)。当布特纳刚一写完时,高斯也算完并把写有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E·T·贝尔写道,高斯晚年经常喜欢向人们谈论这件事,说当时只有他写的答案是正确的,而其他的孩子们都错了。高斯没有明确地讲过,他是用什么方法那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数学史家们倾向于认为,高斯当时已掌握了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一位年仅10岁的孩子,能独立发现这一数学方法实属很不平常。贝尔根据高斯本人晚年的说法而叙述的史实,应该是比较可信的。而且,这更能反映高斯从小就注意把握更本质的数学方法这一特点。

公式

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首项=末项-(项数-1)×公差

和=(首项+末项)×项数/2

六、立方求和推导公式?

如:a的立方+b的立方二(a十b)(a平方一ab十b平方)。应用略。

七、乘方数列求和公式推导?

要点:

转化

数形结合

数学归纳法

证明方法的多样与本质性质的唯一

细节:

推导后的公式与推导前的公式等价,只是表达形式由只有加法变为含有乘法

k=1时,转加法为乘法(要点是多个大小相等的值相加)

k>1时,用前一项和后一项的差值进行转化,其中k=2时,数形结合比较明显

二项式定理的推导

八、幂数列求和公式推导?

F

=∑(t=1,i) At(1+i)^(n-t)

=A[ (1+i)^(n-1)+……+(1+i)^1+(1+i)^0 ]

利用等比求和公式:Sn=a1*(1-q^n)/(1-q)

其中,a1是首项,q为公比

=A * 1*[ 1-(1+i)^n ] / [1-(1+i)]

=A * [(1+i)^n-1]/i

九、正弦求和公式推导过程?

先利用单位圆(向量)推到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再利用诱导公式推导正弦公式,最后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推到正切公式。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tan(A+B) = (tanA+tanB)/(1-tanAtanB)

tan(A-B) = (tanA-tanB)/(1+tanAtanB)

cot(A+B) = (cotAcotB-1)/(cotB+cotA)

cot(A-B) = (cotAcotB+1)/(cotB-cotA)

十、高斯求和公式推导例题?

例题:求S=1+2+3+4+…+100。解:S=100+99+98+…+1,两式相加得到2S=100*(1+100),从而S=50*101=5050。高斯求和又叫倒序相加。